素流年 > 历史军事 > 帝国风云 > 第二百三十一章 悲剧命运

第二百三十一章 悲剧命运(2 / 2)

-56的单机投弹量相当于十五架J-66在正常情况下的投弹量,而出动一架H-56的费用与维护成本,显然要比出动十五架J-66高得多。即便在大量使用精确弹药的情况下,轰炸机巨大的弹药运载与投掷能力依然拥有巨大的实战价值,是远优于战术飞机的打击力量。
问题是,H-82的常规打击能力也比比H-56高多少。
虽然H-82的最大载弹量在理论上远超过了H-56,但是除了极少数时候,轰炸机都不可能以最大载弹量起飞,而且随着精确制导弹药的大规模使用,弹药投掷能力已经不是衡量打击能力的主要指标了。说白了,如果投下一百枚炸弹只有一枚命中,那与投下一枚炸弹直接命中根本没有区别。
显然,如果使用精确制导弹药,H-82与H-56都很难获得在一次任务中投下数十吨炸弹的机会。
这样一来,H-82的载弹量优势就没有任何意义了。
相对而言,H-56更低的飞行成本与更为低廉的维护费用,使其更能迎合空军的胃口。
可以说,如果不是空军已经在H-82项目上投入了数十亿华元的研制经费,以及西安飞机制造公司急需这笔订单来维持正常运转,以及中国仅剩下三架航空企业具备设计与制造轰炸机的能力,中国国民议会肯定不会批准H-82的量产订单,而会让空军继续对H-56机群进行翻新改进。
事实上,在订购了H-82之后,中国空军依然在改进……的最后一种改进型,即H-56S在一九九二年问世,随后中国空军就从H-56机群中挑选出了一百八十六架,将其改进为H-56S,并且计划把H-56S的服役时间延长到二零三二年。因为在改进中全面加强了机体结构,而且空军开始控制轰炸机的飞行时间,所以半数以上的H-56S有望在二零三二年之后通过翻新,把服役时间延长二十年,即一直使用到二零五二年。
相比之下,H-82的命运就没有这么好了。
虽然以冷战后的标准来说,一百二十架的订单不算少,可是以冷战时期的标准而言,这个数量简直少得可怜。
要知道,在H-56之前,中国空军有七种服役时间不到十年的轰炸机,而且每一种的装备数量都超过了一百二十架。
更重要的是,中国空军压根就没有考虑过对H-82进行大范围改进/
虽然在服役期间,H-82也接受了多次改进,但是主要针对电子设备,即以提高其作战应用范围为主,而不是延长服役时间。
按照中国空军的规划,H-82将从二零一八年开始退役,到二零二三年全部退役。
从服役时间上看,H-82仅有H-56的三分之一。
当然,这并不是说H-82没有H-56先进。在基础技术上,H-82比H-56领先了差不多二十年。
H-82悲剧般的命运,主要与其装备数量有关。
要知道,H-56在生产线关闭的时候,总产量接近三千架,而在H-82服役时,H-56的装备量都接近一千架。
正是相差悬殊的装备数量,让中国空军保留了H-56,放弃了H-82。
说白了,如果H-82在七零年代定型量产,在八零年代达到了一千架的产量,那么后来遭到淘汰的肯定是H-56。
当然,对H-82构成直接威胁的不是H-56。
别忘了,中国空军投资研制H-82的初衷就是用其取代服役了二十多年的H-56,如果没有更好的选择,即便H-82算不上理想,中国空军也肯定会在冷战期间采购足够多的H-82来取代H-56。
导致H-82悲剧命运的是另外一种轰炸机,一种更加先进的轰炸机。RQ

最新小说: 舍弟吕奉先 烽火晋察冀 抗日从东北军开始 赝品太监 红楼大贪官 大明:百岁修仙者,朱元璋亲爹 家父诸葛亮,我打造了千年大汉 穿成朱标后满朝文武求我别死 裂石响惊弦 人在洪武,朝九晚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