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流年 > 历史军事 > 帝国风云 > 第二百三十一章 悲剧命运

第二百三十一章 悲剧命运(1 / 2)

从某种意义上讲,H-82是中国空军在重要技术取得突飞猛进之后,在轰炸机领域做的第一次勇敢尝试。只是,H-82生不逢时。如果H-82能够早五年诞生,就肯定能够得到上千架的订单,甚至能全面替换H-56,成为中国空军的主力轰炸机,并且替代H-56写下一段传奇般的历史。
问题是,H-82诞生的时候,中国空军战略航空兵的发展方向已经发生了变化。
事实上,在投资研制H-82的时候,中国空军就面对着一个极为尴尬的问题,而且这个问题决定着战略航空兵的存亡。
这就是,轰炸机有没有继续存在的价值?
说白了,这个问题与导弹有直接关系。
战略弹道导弹诞生之后,轰炸机的存在价值就遭受到了考验,即很多人都认为战略弹道导弹具备足够强大的战略打击能力,而且在全面战争中的打击效率并不比轰炸机低,也就没有必要继续保留轰炸机。
说得简单一些,轰炸机能完成的任务,战略弹道导弹都能完成,而且更加可靠。
正是如此,在六零年代,中**队内部出现了“轰炸机无用论”的观点,而同时出现的还有“航母无用论”。
所幸的是,这两个“无用论”都没有成为主流。
航母能够保留下来,与其在海军中无可替代的地位有关,即没有一种战舰能够替代航母来实现海军的价值。只要海军还有存在的价值,那么在出现替代品之前,航母就有继续存在的价值。
轰炸机能够保留下来,则与前面提到的原因有关。
这就是。轰炸机在执行战略威胁任务的时候,具有更高的灵活性。能够赋予政府更多的决策时间,让政府获得化解危机的机会。说得简单一点,就算让轰炸机携带核武器升空,也要等到十多个小时之后才能飞到敌国上空,而政府在此期间内,可以就是是否需要通过军事手段解决问题做出决策。相反,如果使用战略弹道导弹的话,在需要使用核威胁的时候,威胁就意味着战争。
到了七零年代。特别是七零年代后期,轰炸机的存在价值再次受到了考验。
这次的考验依然来自导弹,不过不是战略弹道导弹,而是巡航导弹。特别是由轰炸机携带的空射巡航导弹。
巡航导弹的出现。实际上提高了轰炸机的作战效率。
这就是,轰炸机不再需要冒险突破敌人的防空系统,可以在离目标数百公里、甚至是数千公里的地方发射巡航导弹。根本就不会进入敌方防空武器的攻击范围,因此轰炸机的战斗生存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
问题是,这也等同于否决了轰炸机的作战价值。
这就是,只要能够携带巡航导弹、并且把巡航导弹发射出去的战机,都具备取代轰炸机的价值。
当时,就有人提出。完全可以研制一种运输机型的轰炸机。这种飞机并不需要很快的飞行速度、也不需要很大的飞行高度,甚至不需要自卫能力。其主要任务就是充当巡航导弹的载机,运载巡航导弹在离敌国一千公里的地方巡逻,在接到命令之后,把携带的巡航导弹投射出去。
说白了,一架经过改装的运输机就能成为巡航导弹载机。
显然,这意味着空军没有任何理由耗费巨资去研制性能先进的轰炸机,甚至没有理由保留已有的轰炸机。
要知道,轰炸机的飞行费用比运输机高得多。
即便是以皮实著称的H-56,其每小时的飞行费用都是当时大型运输机的三倍,维护费用为大型运输机的四倍。
事实上,有人走得更加极端。
当时中**方的一些年轻军官认为,与其保持规模庞大的轰炸机群,不如在敌国附近建立巡航导弹基地。
所幸的是,这种极端观念不可能得到中国政府采纳。
关键就是,如果在敌国附近建立巡航导弹基地,还不如直接部署弹道导弹,因此巡航导弹本身也就没有了存在价值。这样一来,问题又饶了回来,即以巡航导弹废除轰炸机,然后用弹道导弹废除巡航导弹,最终使中国的战略威胁力量完全依靠弹道导弹,而这是绝对不能接受的。
问题是,巡航导弹的出现,确实降低了轰炸机的存在价值。
最为受伤的,显然就是H-82。
原因很简单,在同样使用巡航导弹,而且以战略威慑为主的情况下,H-82的实际作战效率是低于H-56的。这就是,两种轰炸机的内部弹舱容积相同,携带的巡航导弹数量完全一样,而H-82的结构重量更大,因此在执行作战半径相同的打击任务时,H-82的作战费用高于H-56。更要命的是,H-56的技术已经相当成熟了,而且装备规模巨大,在装备与维护等方面早已形成规模效应。
显然,对中国空军来说,用H-82取代H-56执行战略打击任务,没有半点意义。
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也正是H-82在空军中遭受冷落的主要原因之一。
当然,轰炸机不仅仅用于执行战略任务。
多次局部战争已经表明,轰炸机除了是携带核武器的战略打击平台之外,也是非常理想的常规打击力量。比如,H

最新小说: 十国江山风月 红楼大贪官 赝品太监 杜林日记 帝国风云 大明:百岁修仙者,朱元璋亲爹 大汉小吏 家父诸葛亮,我打造了千年大汉 谍战:我真的是王牌特工 父皇!儿臣摸鱼成性求放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