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流年 > 历史军事 > 人在南宋,我与蒙古争天下 > 第559章 这仗要打到什么时候

第559章 这仗要打到什么时候(2 / 3)

经直接搬出皇帝赵与芮,希望能提醒汉王,你别再乱搞了。

不料,赵祺根本无所谓:“你尽管上书就是,看父皇会不会采纳。”

“。。”孟之经低头:“末将知道了。”

此时赵祺身后不远处,还站着好多文武,这会都像条件反射似的,纷纷对视一眼。

赵祺和孟之经的对话,他们基本都听在耳朵里。

没想到赵祺胆子这么大,居然要改掉皇帝陛下取的名。

不过也有人听过一些典故,据说大皇子赵祺是皇帝一手培养的,从小跟着皇帝陛下出入各地,是诸皇子中,跟随皇帝陛下时间最大的。

看来,皇帝陛下对大皇子非常宠爱啊。

但尽管如此,你也不能恃宠而骄吧?赵与芮取的名字,你都敢改,确实震惊现场诸多文武。

但结果令人大跌眼镜,大半年后,从临安终于来了信,同意赵祺的上书,把西爪城,改为信诃

府,赵祺还把爪哇省改为信诃省,也得到了皇帝的同意,省府就在信诃府,并设制置使,设都司,设水师。

赵祺还推荐孟之经为都司都指挥使。

孟之经听到消息欲哭无泪,心想我能拒绝吗?他根本不想和赵祺搭上关系。

但没办法,这容不他拒绝,赵祺敢改皇帝取的名,他不敢说不。

赵祺这改名的事,还引起不小的风波。

通常宋军征服某地之后,都会改名,降低以前当地的影响。

比如赵绎把波斯湾改大宋湾,就是不想让波斯人想到他们以前有波斯这个国王。

赵祺这边攻灭了信诃沙里王朝,还取名叫信诃城,实在让人意外,朝中很多人是持反对意见的,但赵与芮同意了,大伙自然也不敢说什么。

当天赵祺决定了改名信诃的事,然后就上了战马,带着一众人往信诃城去。

一路上到处可见到宋军和百姓,还有各种运输物资的马车。

宋军正在修路和修城。

雅加大古城墙距离海边不到十里,道路不是很好,宋军占据后,已经征发部份当地百姓在修路,同时还在三佛齐国内移民三佛齐百姓在帮忙修路和修城。

前面修路还好,赵祺看不出什么,只是一路上不时叮嘱孟之经:“这些修路的民工,一定要给他们吃饱,喝足,现在他们也是我们大宋百姓。”

“汉王仁义,百姓们会记得的,也请汉王放心。”

“他们有工钱吗?”赵祺突然问。

孟之经嘴角微微一抽,扭头看向身边一个文官。

那文官暗暗叫苦,这是准备过来当信诃府知府的郑士昌(郑清之儿子)。

郑士昌硬着头皮道:“朝廷正在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确定月钱数额。”

“?”赵祺一听,这就是没给钱喽?你们这样和蒙古人,有什么区别?

郑士昌看他脸色微变,赶紧又道:“汉王有所不知。”

“当地都还是奴隶制,百姓们全是信诃里王朝贵族的奴隶,他们本国都不筑币,百姓之间主要是以物易物,没有用钱的习惯。”

“只有在官面上与各地交易时,用我们宋钱或第纳尔银币等。”

赵祺叹道:“老百姓本来就苦,如果我们强征他们为民夫,连工钱也不给,只会让民怨加深,更加反对我们大宋。”

“无论他们以前用不用钱,我们要让他们习惯用我们宋钱。”

“汉王英明。”诸文武只好道。

郑士昌说的也是实话,当地百姓都是以物易物为多,钱只有在官方大宗交易时用到,而且很多百姓以前都吃不饱,现在宋军来了,能让他们吃饱,已经算是相当不错。

这边又不铸钱,所以你要发工钱的话,从很远的波斯运过来,运输就是一大笔开支。

现在赵祺要发钱,大伙也没办法,过后商量了下,决定和以前的婆罗省一样,先发粮票类似的东西,可以从宋军专营的商铺中换购物资,相当于发钱。

因为这种粮票,各地宋军都认,所以也等于钱,现在很多国外商人有时也会收,因为粮票在他们手上一样可以当钱用。

当然了,商人们也不敢收太多,一旦哪天宋军不承认了,那就是巨大的损失,各国商人都是收到就用,决不储存。

一行人边走边聊,很快到了信诃城。

因为被宋军攻打过,外面的古城墙到处破塌,很多当地和迁来的三佛齐百姓正在修缮。

城内外进出的人比较多,宋军从海路上运输来的各种物资,也正往城里运。

城中还要建各种府衙,军营等,看起来非常忙碌,到处是人。

赵祺便问,现在信诃城有多少人口了?

孟之经和郑士昌对视一眼,心想,官家还没同意改名呢,伱倒叫起来。

郑士昌只好道:“城中有原信诃沙里百姓两万四千户,迁移来的三佛齐百姓一千两百户,我大宋驻军,一将三千多人。”

加起来接近十万人了。

这也算西爪哇人口最多的城镇之一。

这会人口也算少的,后世这雅加大地区是印泥最大的经济中心,常住人口超三千万。

赵祺闻言又皱眉了:“爪哇人口不是远超

最新小说: 家父诸葛亮,我打造了千年大汉 裂石响惊弦 大汉小吏 红楼大贪官 父皇!儿臣摸鱼成性求放过! 大明:百岁修仙者,朱元璋亲爹 杜林日记 赝品太监 帝国风云 谍战:我真的是王牌特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