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流年 > 历史军事 > 人在南宋,我与蒙古争天下 > 第557章 递刀子的事,当然得慢

第557章 递刀子的事,当然得慢(1 / 3)

第557章 递刀子的事,当然得慢

这盒子里没啥东西,而且是王府自带的。

忽必烈送来的东西,被写在一张纸上,然后放在这盒子里。

赵绎也不客气,先坐到主座,然后打开盒子,拿起纸条看了看。

忽必烈当年镇守拉伊城,还和宋人经商,原本和兄长蒙哥屯结了好多年财富,但后来蒙宋联军进城,他的大量财富也烟消云散。

好在他留了一手,走时把部份财产藏在一个井中,后来投降宋军后,又想办法取了回来。

当时他放在一个部下家中,那部下的宅院被宋军一个副统制占了,为此忽必烈还找到当时没走的宋军主将刘整,这才把财富拿出来,然后还送了一半给宋军。

所以这次忽必烈过来后,送的礼还算比较丰厚,仅黄金和第纳尔(波斯银币)就有好几千。

忽必烈来之前也打听过的,大宋的皇子们并不富裕,拿的是每年固定工资,可以做生意,但没有其他赏赐。

所以他投其所好,直接上来就送黄金白银,加起来的价值,大概相当于宋人银币一万两以上。

另外还有其他一些珠宝,高级药材等物。

这也算大手笔了。

赵绎看完礼单,苦笑着放下:“朝廷对收礼之事,极为忌惮,我身为皇子,也不能乱收。”

忽必烈顿时一愣,赵与芮这么厉害?儿子也不能收?

“这礼单上的东西,有六成要上缴朝廷。”赵绎后面这句话,直接把忽必烈听蒙了。

还有这种事?

赵绎说的是不能乱收,没说不能收。

他可以收,但要如实要朝廷汇报,然后上缴六成。

“。。”忽必烈被赵与芮这操作直接震惊三辈子。

“呃,忽——”赵绎原本想叫他四王子,忽必烈又不认,叫忽知县?好像他也不姓忽?

想了想,索性直呼其名:“忽必烈你的心意我领了,你别看本王还年纪小,有什么事就直接说吧。”

忽必烈其实一直在打量赵绎,才十四岁的赵绎,显的比普通同龄人成熟很多,现在开口让他有事直接说,忽必烈暗暗佩服。

他也不客气,立马起身道:“下官还是想从军,原为大王,清扫拜火教信徒,以及戴巾之事。”

忽必烈说刚刚他到总督府去过了,先拜见张宣,然后知道,朝廷要在大明省进行强力镇压的事。

忽必烈认为,此令一出,整个波斯境内,肯定到处要反抗,他愿意带原来的蒙军,帮宋军杀杀杀,平定这些反抗。

即,由他来做恶人,由宋人来做好人。

“下官先带蒙军去杀,然后朝廷再来调解,到时可以从蒙军中选一批人出来,砍头示众,安抚波斯百姓的心。”

“嘶”赵绎听到这里不由瞪着眼看了下忽必烈。

这家伙也是個狠人啊,居然要出卖族人,得到宋人的信任。

但不得不说,忽必烈这想法挺好的。

忽必烈的意思,朝廷出令后,由蒙古人负责这件事,公文上要要求蒙古人妥善处理,安抚民心。

然后忽必烈会带人强力镇压反抗的,事后,由宋人出面,训诉蒙古人大下杀手,然后杀一批蒙古人安抚百姓。

赵绎听完后,便笑道:“你这么干,蒙古的族人们,以后恐怕容不下你?”

“下官从小向望汉人生活,也从小学习汉学,下官愿为大宋效命,为大王效命。”

最后这句话,忽必烈有投靠赵绎的意思。

赵绎又笑了,很直接道:“你为何要投靠我?本王也只是个小小的封王,并没什么大权?”

“大王要稳定,当然有人为马前鞍,宋军不好做这事。”忽必烈也直接道:“忽必烈愿效忠大王。”

这话就很有意思了。

忽必烈这话,可以理解为他认为赵绎像赵与芮,所以效忠赵绎。

也可以理解为:他认为赵绎将来可以接班赵与芮,所以效忠赵绎。

两人说话都很直接,但意思又不是很明显。

赵绎沉默了片刻,缓缓道:“你原是文官,突然转为军职,而且要带蒙军,这件,我不能作主,这样吧,我问下朝廷的意思,如果朝廷同意,便如此做。”

“多谢大王。”忽必烈认为,赵与芮有很大的可能会同意。

忽必烈现在没权没势的,投降了宋军一年多了,当年跟他过来的三千多户蒙军也被分散各处,很多人也不当兵,而在城中做个普通百姓,他对赵与芮已经没了威胁,没理由不同意的。

他只要再集合一千兵马就行,就凭这一千蒙军,对宋军控制了一年多的波斯形成不了伤害,但可以铁血的镇压敢起来反抗的波斯人。

波斯距离大宋临安太远,张宣和赵绎商量之后,根据朝廷的命令,重要的事情,可以先斩后奏。

他们这几天就要在全波斯境内下令除掉面巾的事,所以这事等不得,于是同意了忽必烈的要求。

此时赵绎也得到了重要的消息,原来拔都蒙哥和贵由的战役,已经分出胜负。

元贞十三年,在忽必烈投降宋军后,贵由集合重兵往萨莱城进发。

当时贵由没有

最新小说: 三国:投奔刘备,反手截胡糜夫人 大明:百岁修仙者,朱元璋亲爹 十国江山风月 大汉小吏 父皇!儿臣摸鱼成性求放过! 谍战:我真的是王牌特工 赝品太监 红楼大贪官 杜林日记 帝国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