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流年 > 历史军事 > 帝国风云 > 第四十七章 不怕死

第四十七章 不怕死(2 / 2)

之三十、动能提高了百分之五十八,使用钢制弹头时的穿透能力提高了百分之七十二,而使用特制开花弹头的时候,终点止动效果几乎提高了百分之百。
一九六二年底,手枪的招标工作结束,由江南机械制造厂提交的方案最终胜出。
半年之后,陆战队接收了第一批样枪,并且进行了四个月的全面测试,新式手枪的各项性能都达到、甚至超过了陆战队提出的标准。
一九六四年,陆战队正式采购了一千支,首先提供给特种侦察兵部队。
也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这种被命名为S-63型的自动手枪取代了M1911A1,成为陆战队特种侦察兵的制式战斗手枪。
要知道,在此之前,特种侦察兵根本就不用国产手枪,配备的是从联邦美国柯尔特公司购买的M1911A1中国版。说白了,就是按照中国陆战队的要求,对枪身做了哑光处理,其他方面都没有改动。
与M1911A1相比,S-63最大的优势就是弹容量增加到了十三发。
虽然在投入民用市场后,S-63的弹容量不再是优点,反而成了缺点,因为装太多的子弹不但会增加全枪重量,还会使握把过大,普通人很难正常握持,往往需要双手持枪,因此不受欢迎。为此,江南机械制造厂专门针对民用市场开发了S-63的缩小型,即把双排供弹弹匣换成单排弹匣,把弹容量减少到了七发。但是对特种侦察兵来说,特别是对那些没有配备自动武器的狙击手与精确射手来说,S-63的弹容量是一个很大的优势,至少在战斗中不需要过于频繁的装弹。
对李承志来说,这把手枪与狙击步枪同样重要。
在近战中,狙击步枪很难发挥作用,特别是在狭窄的空间内,即便是最优秀的射手也很难用狙击步枪瞄准快速运动的目标。更重要的是,半自动狙击步枪的开火速度并不快,而在近战中,这是致命缺陷。
一名优秀的狙击手,除了能用狙击步枪做到百发百中,还得练好手枪。
事实上,在日常训练中,李承志打掉的手枪弹比用掉的狙击枪弹多得多。在他手里,这把手枪能对五十米内的敌人做到百发百中。如果有时间精确瞄准的话,击中一百米外的敌人也不是难事。
当然,每一名特种侦察兵都善于使用手枪。
要知道,在某些时候只能使用手枪。
装备特种侦察兵的S-63式手枪,都配备了消声器,而且是专门针对特种侦察兵研制的消声器。正是有了这种高性能消声器,手枪才成了特种侦察兵的主要武器。主要就是,在执行一些秘密任务的时候,特种侦察兵不能暴露行踪,也就不可能使用步枪,哪怕是装上消声器的步枪。
事实上,第一种标配消声器的步枪要到七零年代才装备特种侦察兵部队。
虽然装上消声器之后,手枪开火时发出的声响依然在一百分贝左右,但是特种侦察兵会自己改装消声器,或者是使用其他方式来降低枪声。比如一些侦察兵就会在消声器外裹上好几层棉布。
正是如此,特种侦察兵在执行战斗任务的时候,往往会带上足够多的手枪弹。
正常情况下,精确射手会带上四个弹匣与一盒六十发散装子弹。如果有必要,还会多带一盒散装子弹。
当然,在特种侦察兵不得不用上手枪的时候,往往意味着遇到了大麻烦。
检查好手枪,李承志才对谈爱民说道:“等下不管发生什么事,你都得跟紧一点。如果走散了,你得去跟易老大他们会合,千万不要试图一个人来找我。当然,如果你没跟上,我也会这么做。”
“明白!”检查完步枪,谈爱民也检查了手枪。
在激烈的战斗中,如果没有时间为步枪更换弹匣,他也必须用上手枪。
“准备好了吗?”
谈爱民点了点头,神色有点紧张,但还算得上镇定。(未完待续)RQ

最新小说: 抗日从东北军开始 舍弟吕奉先 家父诸葛亮,我打造了千年大汉 裂石响惊弦 烽火晋察冀 穿成朱标后满朝文武求我别死 人在洪武,朝九晚五 大明:百岁修仙者,朱元璋亲爹 赝品太监 红楼大贪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