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流年 > 历史军事 > 帝国风云 > 第四百四十五章 两洋咽喉

第四百四十五章 两洋咽喉(2 / 2)

护航线的兵力大幅度缩减。这样一来,等同于提高了海运效率,降低了海运成本,也节约了不少兵力。
要知道,虽然美国西海岸地区有不少的大城市与港口,但是没有大型造船厂,也没有可以建造潜艇的造船厂。千万别小看潜艇,特别是远洋潜艇的建造难度。虽然潜艇的吨位比水面舰艇小得多,大战期间最大的远洋潜艇的水下排水量也只有三千多吨,与战争后期的驱逐舰相当,但是其建造难度要比驱逐舰高得多,特别是到了大战后期,随着潜艇的潜深与水下航速提高,对艇体质量的要求同步提高,自然对建造工艺有更高的要求,也就使得只有大型造船厂能够建造远洋潜艇。
可惜的是,在美国西海岸地区就没有一家大型造船厂。
也就是说,美国西海岸地区的造船厂都无法建造远洋潜艇。
虽然当时西海岸地区有几家造船厂能够建造潜艇,但是建造的都是小型近海潜艇,而这些潜艇根本不具备远洋作战能力,也就深入太平洋执行破交作战任务,对中国海军的海运航线没有太大的威胁。
只是,真正让冯承乾动心的,还是第三个因素。
说白了,前两个因素都是军事性质的,即都是为了降低攻打美国本土的难度,而这并不一定需要通过占领巴拿马运河来解决,提高兵力投入、延长作战时间、增加运输力量等等办法都能够达到同样的目的。对冯承乾来说,攻打巴拿马需要投入足够多的兵力,而后期也是投入足够多的兵力,几乎没有区别。更重要的是,即便这些军事上的问题存在,也不会对最终的结果产生太大的影响,即只要投入足够多的兵力,那么攻占美国本土就只是时间上的问题了。
第三点,这与军事没有多大关系,主要影响在政治上。
要知道,即便到这个时候,中国在拉美地区都没有太大的影响力,反而是德意志第二帝国等欧洲盟国对拉美国家有很大的影响力。比如,德意志第二帝国就一直与阿根廷保持着友好关系,因为阿根廷有数百万德裔侨民。此外,德意志第二帝国还与巴西、墨西哥等国保持着不错的关系。巴西以前是葡萄牙的殖民地,而葡萄牙在这场战争中保持中立,实质上却倾向于同盟国集团,主要是美英为了军事上的需求,出兵控制了属于葡萄牙的亚速尔群岛,而葡萄牙多次提出抗议均没有产生效果。至于墨西哥,因为有众多德裔,自然与德意志第二帝国的关系较为特殊。
与德意志第二帝国相比,中国在拉美地区的影响力几乎为零。
当时,唯一与中国关系较为密切的是秘鲁,主要是该国大约有三百万中国侨民,而且大多是在最近五十年才移居过去的。
显然,如果中国不赶紧增强在拉美地区的影响力,那么战后,拉美就将受德意志第二帝国控制。这样一来,德意志第二帝国就等于控制了大西洋两岸,也就有能力把大西洋变成自己的海洋。
可以说,这绝对不是中国当局愿意看到的结果。
要知道,以大西洋为基础,德意志第二帝国就能在全球范围内与中国进行对抗。
也正是如此,冯承乾等人才主张尽快把重点转向大西洋,而最终目的除了用最小的代价击败美国之外,还与控制大西洋,至少是在大西洋上遏制德意志第二帝国的战略扩张有很大的关系。
显然,通过拉美地区进军大西洋是一条捷径。
为此,就有必要尽快控制巴拿马运河,扼守住大西洋与太平洋的咽喉,然后再以巴拿马为根据地进军拉美地区。.RT

最新小说: 家父诸葛亮,我打造了千年大汉 裂石响惊弦 穿成朱标后满朝文武求我别死 人在洪武,朝九晚五 大明:百岁修仙者,朱元璋亲爹 红楼大贪官 烽火晋察冀 赝品太监 抗日从东北军开始 舍弟吕奉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