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流年 > 历史军事 > 帝国风云 > 第一百二十章 以小搏大

第一百二十章 以小搏大(2 / 2)

br> 当时,日本海军甚至创造出了很多夜战战术。比如在炮战瞄准方式上,日本海军就开创了航迹瞄准法,即根据目标舰发出的炮口闪光,大致计算出目标舰的航线,然后向目标舰的航线上开火。
为了提高夜战能力,日本海军甚至采取了一些让常人想不到的办法。
比如,日本海军为炮手配发了鱼肝油,用来提高炮手在的夜视能力,使炮手能够在夜间看得更远。
问题是,在这场战斗中,中国战舰的炮击准确性明显高于日舰。
十分钟之内,两艘大型巡洋舰至少击中了“雾岛”号四次。虽然四枚穿甲弹都没有造成严重损伤,也没有使“雾岛”号的战斗力降低,但是超过百分之一的命中率,依然让日舰相形见绌。
要知道,在这十分钟内,“雾岛”号没有一次直接命中。
显然,山本五十六与栗田健都不知道,中国海军已经配备了雷达,而且还专门开发了炮瞄雷达。
虽然战前,日本就获得了情报,知道中国开发出了雷达,并且通过技术援助,从美国获得了一些与雷达有关的技术资料,但是直到这个时候,日本海军都不知道,中国的雷达已经达到了实用化程度,而且首先配备战舰,更不知道中国已经开发出炮瞄雷达,而且首先配备主力舰等大型战舰。
当然,日本海军并不清楚雷达的用途。
原因很简单,美国提供的技术资料并不齐全,让日本海军严重低估了雷达在海战中的价值。
在日本海军看来,雷达只有预警的作用,根本无法作为炮瞄设备使用。
显然,这是一个极为错误的认识。
不可否认,早期雷达的探测精度并不高,在探测远距离目标时的误差很大,导致炮击命中率大大降低,但是做为一种可靠的瞄准手段,雷达在夜间炮战中、甚至是远程炮战中有着不可取代的价值。
要知道,即便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雷达依然能够瞄准目标。
可以说,除了极端恶劣的天气,没有任何因素可以干扰雷达。
之前的战斗已经证明,有雷达的一方,拥有十分明显的优势。
在三艘日本重巡洋舰撤退的时候,侦察编队仅击中中国战舰三次,而且三次命中都没有产生严重破坏。
这下,难题摆在了山本五十六与栗田健面前。
如果保持交战距离,即便“雾岛”号的装甲不会被打穿,包括测距仪、探照灯在内的设施也会被摧毁,从而丧失作战能力。问题是,如果缩短交战距离,除了中国战舰的命中率会大幅度提高之外,还有可能打穿“雾岛”号的装甲,构成致命威胁。
事实上,山本五十六与栗田健根本没有选择的余地。
如果不能迅速解决掉那两艘大型巡洋舰,等到其他中国战舰赶到,联合舰队连逃跑的机会都没有。
二点二十分,“雾岛”号的航向向左偏了不到五度,开始逼近两艘大型巡洋舰。
可惜的是,“北京”号上的雷达并没有立即测出“雾岛”号的航向变化,也就没有调整航向与“雾岛”号保持距离。
仅仅两分钟后,“雾岛”号取得了第一个战果,而且是十分重要的战果。
根据“北京”号的作战记录,炮弹的命中点在舰桥后上方,也就是主桅杆的基座前面不远处。虽然这枚炮弹没有打断主桅杆,也没有直接击中舰桥,但是炸断了连接雷达控制室与雷达的电缆,导致位于主桅杆上的炮瞄雷达瘫痪,而位于副桅杆上的探测雷达不具备测向能力。
也就是说,“北京”号丧失了由雷达引导炮战的能力。
对“北京”号来说,这意味着丧失了夜战能力,准确的说是远程夜战能力。
虽然毕向平在第一时间把编队的指挥权交给了“天津”号的舰长罗风烈上校,但是他并没有下令转向脱离。
原因很简单,“天津”号肯定不是“雾岛”号的对手。
更重要的是,“雾岛”号依然在集中炮火打击“北京”号,而没有对付“天津”号。如果“北京”号在这个时候脱离战斗,那么“雾岛”号就会把炮口转向“天津”号,也就有可能重创“天津”号。

最新小说: 裂石响惊弦 人在洪武,朝九晚五 穿成朱标后满朝文武求我别死 大明:百岁修仙者,朱元璋亲爹 赝品太监 烽火晋察冀 红楼大贪官 抗日从东北军开始 家父诸葛亮,我打造了千年大汉 舍弟吕奉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