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流年 > 历史军事 > 帝国风云 > 第五十九章 永远铭记

第五十九章 永远铭记(2 / 2)

〗国也会向〖日〗本宣战,但是战争爆发的形式,完全在冯承乾的预料之外,更让他觉得有点匪夷所思。
要知道,在冯承乾熟知的历史中,〖日〗本就是以这种方式把美国拖入第二次世界大战。
问题是,这并不是冯承乾熟知的历史。别忘了,美国不再是〖日〗本的敌对国,而是〖日〗本的友好国家,〖中〗国才是〖日〗本的敌对国。更重要的是,中日近在咫尺,〖日〗本海军的偷袭行动不可能彻底打垮〖中〗国,也就不可能帮助〖日〗本赢得这场战争。那么,〖日〗本海军为什么还要发动偷袭呢?
冯承乾有点想不明白,他只能相信,〖日〗本本来就是一个嗜赌成性的国家。
别忘了,〖日〗本能有今日,关键是赌赢了两场战争,而且两次都是以小搏打,鼻终取得了胜利。
也许,正是日清战争与日俄战争,让〖日〗本当局认为,再赌一把,依然能够取胜。
当然,冯承乾并不担心能否击败〖日〗本,甚至可以说,只要〖中〗国海军没有一败涂地,就肯定能击败〖日〗本。原因很简单,〖中〗国除了拥有一支强大的海军,还有一支整个西太平洋地区最强大的空军。也就是说,只要海军能够掌握局部战场的制海权,比如控制对马海峡,〖中〗国空军就能打败〖日〗本。
真正让冯承乾担心的,还是太平洋对岸的美国。
就算美国没有立即参战,其影响也非常巨大。比如,美国会用商船的〖自〗由航行权,阻止〖中〗国海军封锁〖日〗本。如果〖中〗国当局对美国的要求置若罔闻,并且在封锁〖日〗本的时候击沉了悬挂美国国旗的船只,那么美国就有理由以维护美国船只的〖自〗由航行权而参战。此外,美国还可以以保护在日侨民与游客为由,给〖中〗国制造麻烦,让〖中〗国当局投鼠忌器,而不敢贸然袭击〖日〗本本土。
当然,美国的价值,体现在其全球第一的工业实力上。
虽然根据〖中〗国政府在一九四零年初统计出的工业生产数据、以及美国联邦政府在一九三九年底公布的统计报告,中美的工业生产力差距并没有外界认识的那么大。比如,美国在一九三九年的发电量为七点二亿千瓦时,而〖中〗国为五点八亿。又比如,美国在一九三九年的钢铁产量为八千七百万吨、其中钢为一千四百万吨,而〖中〗国分别为七千二百万吨与一千一百万吨。再比如,美国在一九三九年的石油产量为一点四亿吨,而〖中〗国为九千四百万吨。在汽车产量、造船吨位、飞机制造量等方面,〖中〗国差不多都在美国的百分之七十到八十之间。也就是说,〖中〗国已经超过了德意志第二帝国,为当时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工业国,工业生产力是〖日〗本的四。但是有一点无法否认,即〖中〗国的工业技术含量并不是很高,与美国依然有着较大的差距。比如,〖中〗国生产的一千一百万吨钢中,只有不到两成是高质量合金钢,而美国却占到了四成以上。又比如,〖中〗国建造的船舶大多是五千吨以下的中小型船只,而美国则以建造万吨级以上的大型船舶为主。再比如,〖中〗国航空工业所需的发动机,依然得从德意志第二帝国进口、或者是按照授权进行生产,而美国具有完备的航空工业,包括发动机在内的零备件都能自产。
可以说,中美的工业力量依然有着较为明显的差距。
当然,〖中〗国也有优势,比如在新型的电子工业领域,〖中〗国不但不比美国差,反而在某些军用领域有着较为明显的优势。别的不说,大战爆发前,〖中〗国海军的所有战舰上都安装了对空警戒雷达,而美国的雷达还没制造出来呢。
只是,美国在这些领域落后,只能说美国没有迫切的战争需求。
在战争的刺激下,美国凭借强大的工业基础与技术基础,很快就能追上来。
如果美国的工业力量为〖日〗本所用,后果将不堪设想。

最新小说: 家父诸葛亮,我打造了千年大汉 裂石响惊弦 穿成朱标后满朝文武求我别死 人在洪武,朝九晚五 大明:百岁修仙者,朱元璋亲爹 红楼大贪官 烽火晋察冀 赝品太监 抗日从东北军开始 舍弟吕奉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