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流年 > 历史军事 > 帝国风云 > 第一百六十四章 围歼残敌

第一百六十四章 围歼残敌(2 / 2)

事实上,如果真看速度,七艘德舰都追不上两艘“声望”级。
问题是,并不是所有德舰的速度都比两艘“声望”级慢,比如编入高速追击编队里的六艘轻巡洋舰的速度就全部在三十二节以上,而且在用掉了大部分燃油之后,这八艘轻巡洋舰的速度还能达到三十三节。
相比之下“声望”级的三十一点妾节的最高航速就不算什么了。
九点四十分,发现两艘“声望”级打算凭速度逃跑之后,冯承乾没有迟疑,立即命令六艘轻巡洋舰发动鱼雷攻击,并且让四艘战列舰上的主炮与副炮全部开火,为轻巡洋舰提供火力掩护。
当然,冯承乾没有指望用鱼雷击沉两艘战列巡洋舰。
鱼雷冲击的主要作用是迫使两艘战列巡洋舰减速,因为在鱼雷的威胁下,战舰必须机动规避,也就得同时调整航向与航速。
这一招,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
原因很简单,因为轻巡洋舰严重不足,又要主要用来执行侦察任务,所以汉密尔顿没有在快速编队中安排轻巡洋舰。此外,在编组队列的时候,汉密尔顿也没有想过要在快速编队中安排几艘轻巡洋舰。
在他看来,快速编队的任务就是引开公海舰队,而不是与公海舰队决战。
结果就是,两艘“声望”级在没有轻巡洋舰掩护的情况下,不得不面对六艘在速度、机动能力上都更胜一筹的轻巡洋舰,也就不得不在六艘轻巡洋舰逼近的时候减速,并且进行机动规避。
这下,两艘“声望”级别想逃走了。
利用轻巡洋舰争取到的时间,四艘“拜仁”级在十点过五分的时候,把交战距离缩短到了一万八千米,并且把航速降到了二十节以内。
虽然六艘轻巡洋舰的鱼雷攻击并没有收到战果,但是已经达到了目的,即迫使两艘“声望”级减速到二十节以内,使其无法逃脱战列舰的追击。
十点过七分“声望”号首先中弹。
当时,冯承乾没有让四艘战列舰以二打一的方式交战,而是命令四艘战列舰全部瞄准排头的“声望”号,暂时放过“反击”号。
可以说,这是一个非常聪明的选择。
别忘了,冯承乾手里只有六艘轻巡洋舰。
虽然在主力舰的炮火掩护下,只有两艘轻巡洋舰被英舰的炮火击毁,其中一艘在数个小时后沉没,但是剩下的四艘轻巡洋舰至少需要半个小时,甚至是更长的时间牛能重新装填好鱼雷,然后还要huā半个小
时,才能再次对英舰发起冲击。
也就是说,在接下来的一个小时内,冯承乾不可能组织起第二次鱼雷冲击,也就不可能阻止英舰加速。如果没有在此期间击毁英舰,那么英舰就能逃脱。如此一来,冯承乾肯定选择重点打击某一艘战舰,阻止起逃脱。至于另外一艘英舰,冯承乾还没有考虑过,毕竟能干掉一艘就算一艘,总比让两艘都逃走好得多吧。
此外,还有一个被很多人忽视了的客观因素。
这就是,打到这个时候,四艘“拜仁”级已经用掉了三分之二的主炮炮弹,而且剩下的主要是高爆弹!
正常情况下“拜仁”级的主炮弹药配置是三分之二的穿甲弹与三分之一的高爆弹。
在执行以制海为主的任务时,穿甲弹的比例会提高到四分之三,而携带四分之一的高爆弹,主要用对付没有装甲防护、或者是装甲防护薄弱的中小型舰艇。要知道,用对付战列舰的穿甲弹去对付中小型舰艇的效果并不理想。说得直接一点,那些威力巨大的穿甲弹在击中中小
型舰艇之后,恐怕引信还没有来得及工作,炮弹就贯穿了舰体,而不会像对付战列舰那样,在舰〖体〗内爆炸。
显然,冯承乾不得不担心,在四艘战舰打光所有穿甲弹的时候,能否击毁两艘英舰。

最新小说: 大明:百岁修仙者,朱元璋亲爹 舍弟吕奉先 抗日从东北军开始 红楼大贪官 烽火晋察冀 家父诸葛亮,我打造了千年大汉 穿成朱标后满朝文武求我别死 赝品太监 裂石响惊弦 人在洪武,朝九晚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