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流年 > 历史军事 > 帝国风云 > 第一百六十章 觉悟

第一百六十章 觉悟(1 / 2)

清晨六点半,天色刚蒙蒙亮,在高速追击编队前方航行的巡洋舰就发现了正在向西北方向航行的大舰队,准确的说是由六艘快速主力舰组成的编队,并且辨认出了打头的是三艘战列舰。
因为在冬季,所以天色亮得晚一点。
冯承乾没有迟疑,立即下令加速到二十四节,并且把航向调整到二百七十度。
这个时候,汉密尔顿也发现了那艘德舰。
问题是,汉密尔顿没有提高警惕。这也难怪,因为整个晚上,都有德舰在附近出没,早就让汉密尔顿麻木了。
麻木大意,让汉密尔顿错过了最后的机会。
别忘了,汉密尔顿这六艘战舰的速度不比冯承乾那七艘战舰的速度慢,只要他在这个时候转向,冯承乾就追不上他。
这个时候,冯承乾把指挥权交给了雷德尔。
在侦察巡洋舰的指引下,雷德尔不断的调整着航向与航速,目的只有一个:在与汉密尔顿遭遇的时候,处在最有利的位置上。
七点二十五分。“拜仁”号上的了望员终于看到了从左侧出现的英舰。
此时,七艘德舰已经占据了相当有利的位置,即德舰与英舰的航线夹角为七十度,而且德舰在英舰前方。
直到这个时候,汉密尔顿都没反应过来。
原因很简单,太阳刚刚升起,正好照亮了位置相对靠东的大舰队,还没有照亮在大舰队西边的公海舰队。
五分钟后“巴哈姆”号上的了望员才看到了“拜仁”号。
此时,双方航线的夹角已为七十五度。
七点三十二分,在冯承乾下令后,七艘德舰整齐划一的打出了第一轮齐射,拉开了这场海战的帷幕。
从一开始,汉密尔顿就处于极为不利的位置。
在德舰抢占了T字横列的情况下,如果强行冲击,那么每一艘英舰都将遭到七艘德舰的集中打击。
汉密尔顿别无选择,他必须转向。
问题是,向左转,还是向右转?
如果向左转,就将带着公海舰队向南航行,而仍然在后方的主力编队就不可能在不受阻拦的情况下突破拦截。
在汉密尔顿看来,只能向右转,也就是与公海舰队逆向航行。
只是,新的问题出来了。
当时,汉密尔顿依然认为,公海舰队在一起行动,主力就在七艘快速战舰后方,因此向右转的话,就会与公海舰队主力遭遇,并且遭到十多艘战列舰的打击。可是,向左转则等于把公海舰队带去拦截大舰队的主力编队。
汉密尔顿迟疑了好几分钟,才决定向右转向。
显然,他已经做出了选择,那就是牺牲自己,保全主力编队。
当然,在汉密尔顿看来,是不是自我牺牲还不一定,因为他有速度优势,而且提前完成了转向,公海舰队那七艘主力舰不见得追得上来。这样一来,在与公海舰队的主力遭遇后就能靠速度逃脱。
问题是,汉密尔顿做出这个决定的时候,并不果断。
七点四十分,汉密尔顿决定右转时,他与冯承乾的距离已经缩短到一万六千米,而且旗舰被击中了两次。虽然损伤不是很严重,而且有一枚穿甲弹没有爆炸,但是英舰已经在气势上输给了对手。
英舰转向,冯承乾立即猜出了汉密尔顿的意图。
问题是,在他后方,并没有十二艘战列舰。要知道,在夜间,主力编队已经跑到高速追击编队前面去了。
冯承乾也别无选择,必须把航向掉转一百八十度。
这个时候,冯承乾也遇到了选择上的难题,而且同样是转向问题。
如果向左转,肯定会近一步缩短交战距离,而向右转,则会拉开交战距离。那么,哪种情况对德舰更有利呢?
冯承乾没有迟疑,立即选择了右转,而且以最小半径转向。
当然,这不是某一艘战舰的最小转向半径,而是舰队的最小转向半径。也就是说,以舰队里最小转向半径最大的那艘战舰为准,即以“德夫林格”号与“吕佐”号的转向半径为基准进行转向。
“德夫林格”号与“吕佐”号在建造的时候,冯承乾还没有回到帝国海军。这两艘战列巡洋舰采用了与“毛奇”级类似的双舵,而实践证明,舵效并不高。三号舰,即“兴登堡”号在建造的时候,冯承乾回到了帝国海军,并且更改了设计,采用面积更大的单舵,舵效大大提高。四艘“拜仁”级在最初,也打算采用双舵,只是建造进度稍慢,所以在建造过程中改成了单舵。
完成转向后,两支舰队的间距扩大到了二万一千米左右。
这个时候,冯承乾做了一个巧妙的战术安排。打头阵的四艘“拜仁…级把航向向右偏了大约五度,
逐步与英舰缩短距离,而后面的三艘“德夫林格”级战列巡洋舰则保持转向后的航向,与英舰保持距离。
随即,冯承乾下达了交战命令。
“拜仁”号与“巴登”号集中炮火打击最前面的“巴哈姆”号,
“萨克森”号对付“勇士”号“符腾堡”号对付“马来亚”号。后面,则是三艘战列巡洋舰各自对付三艘英国的战列巡洋舰。
这个交战顺

最新小说: 十国江山风月 红楼大贪官 赝品太监 杜林日记 帝国风云 大明:百岁修仙者,朱元璋亲爹 大汉小吏 家父诸葛亮,我打造了千年大汉 谍战:我真的是王牌特工 父皇!儿臣摸鱼成性求放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