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流年 > 历史军事 > 帝国风云 > 第九十三章 挑战书

第九十三章 挑战书(2 / 2)

过了。
为此,冯承乾回到威廉港后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把公海舰队准备出海接应斯佩舰队的消息放了出去。
可以说,现在的问题不是公海舰队能不能打,而是大舰队是否愿意打。
显然,冯承乾是在向大舰队挑战。
杰利科会前来应战吗?
如果仅仅是杰利科,他肯定不会迎接冯承乾的挑战,因为舰队实力摆在那里,即便能够击败公海舰队,也要付出极为惨重的代价,而做为大舰队司令,杰利科的首要任务是确保大舰队的安全。
问题是,杰利科仅仅是大舰队司令。虽然由他指挥大舰队作战,但是到底该怎么打,却不由他来决定。
当时,积极主张出海作战的是海军大臣丘吉尔。
只是,丘吉尔也并非笨蛋。
得知公海舰队即将再次出海,丘吉尔首先想到的不是斯佩舰队,而是公海舰队想借此机会与大舰队决战。
局势非常明了,积极寻求决战的不是大舰队,而是公海舰队。
因为英国皇家海军拥有战略上的优势,即便大舰队不出港,也能对德意志第二帝国实行战略封锁,所以在必要的时候,大舰队完全可以呆在港口里面,等到时机成熟之后再与公海舰队决战。
相反,德意志第二帝国要想解除遭到的封锁,就得在海洋上击败英国皇家海军。
看上去,就算大舰队呆在港口里面,优势也在英国这边。
问题是,如果大舰队留在港口里面,而不是积极应战,那么英国就将失去所有盟国的支持,而且公海舰队将掌握北海的制海权。
对英国来说,这显然是一个无法接受的结果。
大舰队必须出海作战,必须在海战中击败公海舰队,英国才能保住制海权,也才能对德意志第二帝国进行全面封锁。
设得兰海战之后,大舰队龟缩在港口里面,已经造成了极为严重的负面影响。
根据丘吉尔提交给英国下议院的一份调查报告,在开战后的两个月内,因为没有能够对德意志第二帝国实施全面的、彻底的封锁,德意志第二帝国已经通过海运,从海外进口了相当于和平时期一年贸易量的战略物资。按照这份报告得出的结论,如果不能切断德意志第二帝国从海外获取战略资源的渠道,那么法国将在一九一五年六月底之前战败,俄国也将在一九一五年底战败。
虽然这份报告未免有些夸大其词,但是足以证明对德进行战略封锁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要想对德意志第二帝国进行全面的战略封锁,唯一的办法就是击败公海舰队,至少迫使公海舰队龟缩在港口里面。
战前,绝大多数皇家海军的将领都认为,只要战争爆发,公海舰队就会躲在港口里面。
原因很简单,英德海军的舰队实力摆在那里,除非德意志第二帝国海军不把那些昂贵的战舰当回事,不然就不会挑战英国皇家海军。
显然,这些英国皇家海军将领都想错了。
公海舰队打得非常积极,而且抓住了开战后,英国皇家海军准备不充分的机会,取得了开门红。
走到这一步,英国皇家海军的处境就没有那么有利了。
虽然在总体战略上,英国皇家海军依然掌握着主动权,比如在其他地区,英国皇家海军正在剿灭德意志第二帝国的袭击舰艇,但是在军事层面上,英国皇家海军却非常被动,因为在公海舰队主动挑战的时候,大舰队不得不应战。
可以说,这正是丘吉尔的观点,也是很多强硬派的观点。
冯承乾发出了“挑战书”,即便杰利科十万个不愿意,他也无法躲到一旁,让公海舰队自由进出北海。

最新小说: 抗日从东北军开始 舍弟吕奉先 家父诸葛亮,我打造了千年大汉 裂石响惊弦 烽火晋察冀 穿成朱标后满朝文武求我别死 人在洪武,朝九晚五 大明:百岁修仙者,朱元璋亲爹 赝品太监 红楼大贪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