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流年 > 历史军事 > 帝国风云 > 第三十一章 技术投入

第三十一章 技术投入(2 / 2)

比如生产出第一台汽车的本茨、开创了电气公司的西门子,还有梅塞斯米特、蔡斯等等。如果能够给予这些企业家有力帮助,肯定能助他们获得更大的成就。
结识这些德意志第二帝国的企业家,对冯承乾的宏伟理想也大有帮助。
当然,冯承乾也有所担心,即德意志第二帝国的资本家联合起来之后,会不会成为一股不受控制的力量。
如果是,必然会导致极为严重的后果。
为了追求利益,资本家会不择手段的发动战争,最终肯定会把德意志第二帝国推向毁灭的深渊。
对此,冯承乾有极为深刻的认识,因为在他的那个时代,“末日战争”就是由追逐利益的资本家引发的,最终毁灭了整个人类文明,也使冯承乾成为唯一的幸存者,来到了这个时代。
要利用企业家,而不能被企业家利用。
卡尔找上门来的时候,冯承乾还没有想到完全之策,也就没有表明立场,只给出了一个含糊的答复。
想来想去,冯承乾决定暂时搁置此事。
原因很简单,他的影响力还不够大,不足以让帝国的企业家听他的指挥,而让俾斯麦出面只会把事情搞砸。
用掉二十万,还剩下一百六十万帝国马克。
这些钱,冯承乾也早有安排。
相对而言,德意志第二帝国的科技水平比英法等老牌帝国差得多。比如在冯承乾熟知的历史中,德意志第二帝国制造出蒸汽轮机的时间比英国晚了十年左右,甚至比法国都晚了好几年。
对帝国来说,这既是坏事,也是好事。
坏的一面,自然是在基础科技领域,帝国远不如对手,因此冯承乾拿出二十万帝国马克成立了科技扶持基金。
好的一面,就是做为后起者,帝国能够向其他国家借鉴经验,避免走弯路。
为此,冯承乾决定直接从其他国家引进先进技术。
利用英德关系还没有坏到兵戎相见的地步,冯承乾把重点放在了英国,即花重金从英国引进一些先进技术。
至于要买哪些技术,全部由冯承乾决定。
只是,并非所有技术都可以用钱买来。比如像法国这样的敌对国家,就不会把先进技术卖给德意志第二帝国。
为此,冯承乾决定按照腓特烈三世的授意,成立一个秘密机构,专门从帝国窃取技术。
当时,冯承乾最关注的是法国化学家维埃里发明的无烟火药。
经过两年努力,冯承乾安排的特工获得了无烟火药的化学配方,并且从维埃里的实验室里拿到了一些样品。到一八九三年,德意志第二帝国的几家化工厂已经能够生产这种高性能火药了。
冯承乾没有急着公开这件事情,也没有让化工厂进行量产。
帝国还没有扩军备战,暂时没有必要实施这些专门为战争准备的措施,更没有必要让敌对国立即跟进。
要知道,法军都还没有采用使用无烟火药的弹药呢。
当然,无烟火药只是一个例子。
对帝国海军来说,最关键的技术仍然是蒸汽轮机、长身管大口径火炮与装甲钢,而这也是冯承乾科研投资的重点。
仅在一八九三年,冯承乾就在这三项技术上投入了八十万帝国马克。
只是,保密工作做得非常好。
当时,冯承乾把用于科研的开支分别记在了其他军备项目上,所以外界只知道,帝国加大了对海军的投入,却不知道每年数亿帝国马克的海军军费是怎么花掉的,甚至连俾斯麦都不大清楚。
为此,冯承乾与俾斯麦的关系急转直下。
在俾斯麦看来,冯承乾在帝国海军战争部独断专行,不仅仅是为了帝国海军,而是在谋求更高的地位。
冯承乾没有考虑这么多,在他看来,只要得到德皇的信任就足够了。

最新小说: 裂石响惊弦 赝品太监 抗日从东北军开始 舍弟吕奉先 家父诸葛亮,我打造了千年大汉 大明:百岁修仙者,朱元璋亲爹 人在洪武,朝九晚五 红楼大贪官 穿成朱标后满朝文武求我别死 烽火晋察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