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流年 > 都市言情 > 回档少年时 > 第八十七章 弄潮的开端

第八十七章 弄潮的开端(2 / 3)

会派人找他,如果没有,见了又有何用?

张云起打算明天回转江川。

回转前,他想陪初见和纪灵爬岳麓山。

张云起前世在里津住了二十多年,爬岳麓山的次数屈指可数,也不知道为什么,就是觉得很没有意思,这时候心境和心态却大不一样了,登高望远,见山见水见美人,会觉得内心平和,视野开阔。

女孩子总不一样些。

初见和纪灵都挺开心的。

纪灵是热烈如阳光的开心,初见是内心充盈的开心。

岳麓山也没有什么娱乐项目,纪灵带了单反相机,一路上,她和初见在爱晚亭、麓山寺和云麓宫、舍利塔、白鹤泉前拍照打卡。

张云起跟在两个女孩身边,走走看看,偶尔给她们拍一下合照,干的最多的事就是给两个姑奶奶拎包递水,说的最多的话就是两位姑奶奶饿了不?

临近傍晚时分,张云起的手机响了起来。

他掏出来一接,是刘民生的。

刘民生在电话里说:“马上来大院。”

张云起说好。

胡宪峋终于有空见他了。

张云起让小武陪同纪灵和初见玩。

他独自一人下山,开着车穿过橘子洲大桥,15分钟不到,就来到了他上次来过的那幢映掩在森林里的大院前。

刘民生已经在大院门口等他。

在刘民生的带领下,奔驰越过森严的门哨,折进了绿树成荫的大院,缓缓地滑到了胡宪峋的家门口。

这是一个有一幢二层小楼的院落。

张云起停好车还没进院门,远远就看见了一副奇异的画面。

时至傍晚,夏季白天仍然是漫长的。在斑驳温热的阳光下,胡宪峋穿着老汉衫,黝黑的脖子上挂着汗巾,正挥舞锄头在院落里营务庄稼。

院落左侧的地里栽种着玉米和花生,长势格外喜人,玉米杆上挂着的果实已抽出长长的金穗,花生地里一片浓绿,靠院落的藤藤蔓蔓上,挂有丝瓜、西红柿、茄子和辣椒。

旁边的刘民生见张云起意外的表情,笑着说道:“他有这个癖好,爱在自己住的地方种点玉米什么的。年前他刚住进来的时候,我让人搬了些花草,还被讲了一通,在他看来,即使从欣赏的角度来说,庄稼也比名花异草更有淳朴的美感。”

张云起笑了笑,抬腿走进院落里。

“这个辣椒秧呀,还是上次我去你老家云溪,特意买的方圆辣椒秧苗。”胡宪峋见张云起进来,也没停下手里的活,他一边拿着耙子给辣椒松土,一边说道:“我也吃的辣,不过你们的辣椒不好养活,今年里津水分足,根系受影响,好多都麻烂掉了,土壤要求也高,要那种氮、磷、钾充足的墨土、淤泥地呀。”

张云起听着胡宪峋的话,脑子里想到的却是整个湘南地区的农业土壤问题。因为以这个老人的身份,视角不可能局限于这一亩三分地的庄稼死活。

他感觉的出,这个老人非常注重三农问题,经常盼念着农民能不能有一口饱饭吃,只是湘南地区的三农问题受地域影响实在太大。这么说也不太对,自古以来,在田里挖刨的中国农民,哪个不是靠天吃饭的呢?

张云起想到这里,说道:“土壤歪好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农作物的产量,像您说的那个墨土,主要在三角洲平原,淤泥土壤主要分布在长江和黄河流域,而龙湾云溪一带,有大面积的黄棕壤,在黄壤与红壤富铝化作用和棕壤粘化作用下,自然肥力也比较高,适合栽种方圆辣椒,但是我们湘南大部分地区都是红壤土地和黄壤土地,肥力差,养地难。”

胡宪峋笑了一声,拄着耙头说道:“你对这方面还有研究?”

张云起接过小保姆递过来的茶杯:“我们高中地理有中国土壤分类及地带性分布这些知识,为了应付考试,死记硬背的。我觉得湘南地区的这些三农问题还算好解决,只是一个农药化肥等农资下行供应链体系建设的事情。”

胡宪峋瞬时间就抓住了张云起的话外之音:“湘南地区的三农问题不好解决的地方是什么?”

张云起没有迟疑:“人口。”

胡宪峋扭过头来,那双锐利的眼睛看着张云起。

张云起放下了茶杯,说道:“前些天我看了一组数据,我们湘南地区外流人口已经达到了603.1万人。当时很惊讶。”

胡宪峋问:“怎么说?”

张云起说道:“在那组数据当中,我还发现人口外流的前六名,都是广东地区。这点似乎很难避免。这也让我意识到,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沿海地区得益于区位优势,经济只会越来越强,制造业迅猛发展,而制造业需要大量的人口支撑,我们湘南毗邻广东,不可避免的,会成为广东的人口加油站,因此可以预见的一点是,我们湘南地区农村青壮年劳动人口将会因此而大量流失掉,农村只剩下一些老弱病残,我认为,在这样的情形下,再谈如何振兴农业、美丽农村、富裕农民,是很困难的。”

“振兴农业、美丽农村、富裕农民。这个畅想好哇!”胡宪峋拄着耙头,抬眼望向天空,天空有美丽的夕阳,他笑了起来:“还是年轻人视野开阔,不拘泥于细节,能够

最新小说: 都重生了,全能一点怎么了? 离婚后前夫哭着求复婚 重生2010:从贴吧神帖开始 全球灾变:我从古树开始进化 半岛:从恋综开始翻盘 出名真的很简单 从半岛摆摊卖水果开始 遇柠 我和你的重逢 千尸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