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流年 > 都市言情 > 重生之金牌化妆师 > 第一百四十八章 霸气的经纪人

第一百四十八章 霸气的经纪人(1 / 2)

() 李晨是收到了叶天歌助理的微信才赶过来的,本来这样的小事情让叶天歌自己处理也就完了,但是他从助理发来的现场照片里面看到了沐染竟然在这里。

巧合的是,今天李晨正在陪林宸宇去签约一个新的代言,cara的宣传报出来后的反响很不错,于铭那边的宣发团队也很给力,直接上了国际上都很有名的时尚杂志,再加上拍摄的摄影师也是国际上很有地位的,所以连外媒都对林宸宇进行了报道,着实让他刷了一波话题度。

连着好几天林宸宇都刷爆了微博的话题度,沐染还顶着“梨花不是猫”的马甲贡献了一大波的流量,带着粉丝后援会各种打榜,刷超话。

再加上雪恋的那首插曲的完整版也被剧方在网上公布了出来,视频配的是电视剧全新版本的一个剪辑,不同于原先的宣传视频里面主要倾向场景和法术打戏,这个版本为了配合林宸宇唱的这首歌,特地剪出了剧中虐恋的部分。

虐哭了一众剧粉的同时,也让网上嗷嗷叫着期待电视剧的正式播出,同时也让更多的人知道了有一个叫林宸宇的歌手,唱歌真的很不错,而且长得也很帅气!

这不,今天就是一个运动品牌邀请了林宸宇作为他们全新的代言人。

合约正在签约的时候,李晨就被林宸宇赶着过来帮人解围了,也幸好合约只是签个字,盖章,他在不在影响不大了,否则自家不争气的艺人这爱美人不爱江山的行为,他怕自己随时有可能控制不住会拍死几个人。

来的路上李晨就跟叶天歌的助理简单了解了情况,不是什么大事,只是遇到了无赖,这两人一个是明星,一个是女孩到底不好处理。

李晨脸上挂着笑意就走到了记者男的面前,对方还捂着自己的手腕,做出被打的样子,期间有机场的保洁人员要过来清理地上的相机碎渣都被他赶走了。

“这位兄弟看着有点面熟啊,以前是不是在哪里见过?呦?这不是八卦鲜报吗?”李晨一眼就看到了记者男挂在脖子上的工作证。

记者男看到李晨不知为何目光有点躲闪,没敢正面回答他的问题,支支吾吾的嗯了一声。

李晨摸了摸下巴,想了想:“我记得你是姓王还是姓刘来着?有点想不起来了,但是我记得你写的那篇稿子,长达两千字的故事,实在是精彩啊!”

随着李晨的话,记者男的脸色变得很难看。

“你说你有这么好脑洞,不去写做什么狗仔啊,非要用来给我的艺人乱编故事多浪费啊!“

这个记者名字叫刘伟,今年二十七岁,是八卦鲜报的一个狗仔,不是什么正规的传媒学校毕业的,只有个初中文凭,在社会上摸爬滚打了十几年做过不少行业,这几年新媒体行业兴起,微博和微信都出现了一大堆专门做营销的公众号和自营人。

刘伟就是其中之一,用一副键盘在屏幕后面靠骂人出了点小名,成为了一名有点粉丝的博主,也帮他赚了不少钱,只是好景不长,满嘴喷粪的键盘侠被人接二连三的发了律师函,甚至法庭都上了两三次。

最后赔钱赔的血本无归,只能关了微博号,跑到八卦鲜报做一名记者。

谁知道做了记者还是不改以前的臭毛病,前段时间林宸宇被黑的时候,刘伟就是蹦跶的最欢的黑子之一,蔡进明给了他两万块钱,他就写了一篇几千字的稿子去黑林宸宇,还直白的说林宸宇的资质完全有被包养的实力,就差没明白明白的说林宸宇能出道即红就是靠的他的“美色”了。

李晨当时看到这篇文章的时候那是被气的脑子都疼了!也正是这篇文章闹得晟达娱乐的公关团队废了好大一番功夫才压下去。

到现在网上还有一批脑子不好的黑子以此来黑林宸宇呢。

最让李晨气的是,特么的这个混蛋家伙还把自己写成了潜规则自家男艺人的经纪人了?

他要潜规则不会挑个脾气好的?挑林宸宇是要气死自己?

呸!差点被带歪了,他性取向很正常好吧!

“法院的律师函你没收到?八卦鲜报不是已经把你辞了吗?你怎么还能来做采访?“晟达娱乐作为占据娱乐圈龙头宝座二分之一位置的大佬,自然不是能任人宰割的,一天时间内连发十几张律师函,更是硬核的在官博上公布了那些人的马甲和诬陷抹黑的石锤证据。

迫于压力,八卦鲜报第一时间向晟达娱乐示好,辞退了刘伟,毕竟做新闻的不可能真的得罪娱乐公司,不然以后哪有明星愿意给你新闻?都是互惠互利的关系。

刘伟无证经营石锤了!

被人当众揭穿老底,尤其是旁边的人听到李晨的话都明白了,交头接耳的讨论还有粉丝迅速翻出了刘伟写的那篇纯黑人的稿子,本着被黑的人是自家男神的小师弟的护犊子原则,粉丝瞬间就把这个讹诈人的假记者给记恨上了。

“他还有脸来采访叶天王?是不是也想黑叶天王?”

“我看十有**是的,最讨厌这些狗仔了,凭空造谣,写的都是假新闻!”

“就是,最讨厌的就是这些狗仔!天天追在哥哥后面围追堵截,还写假新闻抹黑哥哥!”

一群粉丝立刻同仇敌忾了,对着身边的那些记者

最新小说: 绝色女配又被关小黑屋了[快穿] 跟全网黑亲弟在综艺摆烂爆红 高门寒婿的科举路 吾乃孝悌仁义汉太子也 胖子没有青春,重生有何意义 乡村修真小仙医 落疤 太子太子妃都失忆了 你好,神秘法医[福尔摩斯] 穿到北宋捞苏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