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流年 > 都市言情 > 我在现代留过学 > 第四百三十七章 求和

第四百三十七章 求和(1 / 5)

无数旗牌高举,仪仗如林。
章惇骑着马,在左右护卫下,来到了北件城之前。
狄咏已经率着北件的土官、将佐出迎。
“末将恭迎经略相公!”狄咏恭身而拜。
土官们蜂拥向前,纷纷拱手:“下官等,恭迎经略相公!”
目前来说,随着宋军在战场上节节胜利,整个交趾北方,都已经倒向了大宋。
就连富良江以南,尚未被战火波及的江南平原地区,也有豪族遣人来与大宋交通。
这很现实,也很寻常。
大部分豪族、土官,千百年来都是这样的。
谁赢,他们就帮谁!
现在,大宋在战场上稳站上风。
自然,土官、豪族们就会用脚投票。
何况,大宋对他们是真的好。
承认他们的地位,授予他们正式官职,赐给官印、告身。
还不要他们纳税,甚至,肯拿钱买他们的粮食。
侗丁们上阵杀敌,若有首级,也是当场兑现赏赐。
黄橙橙的铜钱,一把一把的撒下去。
侗丁们眉开眼笑,只恨不得为大宋官军冲锋陷阵。
土官们就更开心了。
大宋太皇太后的亲叔叔,不仅仅承认他们了他们的忠臣身份,还认可了他们的族谱。
一个个摇身一变,成为了历代名臣之后。
某些胆子大的,甚至直接攀附三姓九望。
所以,如今的狄咏大军,压根不是在外线作战,而是在内线作战。
粮草、药材,甚至箭矢什么的,有大约一半,都可以在本地直接获得。
尤其是粮食,大部分都可以在本地获取。
这让广西方面的后勤压力,直接降低了一个数量级。
基本上,只要将军需物资、药材、铜钱、盐巴、茶叶运到前线就可以满足大军。
没了粮食的损耗,苗时中的压力大大降低。
这些,章惇在来的路上,就陆陆续续的通过了各种军报、脚递、文书知悉了。
所以,他看到出迎的土官们,立刻微笑着下马,一一扶起他们:“诸位皆朝廷忠臣,社稷栋梁,此番王师南征,多赖诸位襄助,本官必上表朝廷,为公等请功!”
南征,顺利的不像话。
以至于章惇到现在都还有些恍惚。
此番进军,宋军在跨过边境时,兵力只在四万上下(狄咏五千人、田仕儒两千思州兵入广源,苏子元将兵三千入思琅州,钦州、廉州合兵三千入苏茂州,侬家合莫家等广西土司兵万五千上下,合围广源)。
但在跨过边境的时候,宋军兵力就膨胀到了六七万!(广源侬氏旧部,起兵五千来助,思琅州刘引将兵三千,襄助苏子元,苏茂州张衍出兵两千,为钦州、廉州前导,门州王静遣其三子,各自将兵一千五为宋军保护侧翼,其他各地土司,纷纷起兵或为宋军转运粮草,或协助宋军行动。)
而现在……
保守估计,宋军兵马在十万上下。
其中六万以上,都是交趾北方的土官、豪族兵马。
虽然大部分都是没有什么阵仗经验的侗丁,属于乌合之众,指挥更是乱七八糟,互不统属。
彼此之间,甚至频繁的出现火并、斗殴。
但就是这样一支七拼八凑的军队,已将交趾北方大部分地区,都拿了下来(虽然大部分地方,根本没有发生战斗,就是当地土官,把交趾派来的官员一杀,当地的读书人一清洗,然后就宣布归义大宋,奉表称臣)。
而且,还将交趾北方主力,都给围住了。
就在昨天,苏子元派人快马来报:王师已克七源城,交贼伪七源州知州、刺史等皆死,斩俘贼兵万余。
只能说,交趾兵马确实暗弱!
他们过去能阻挡王师,靠的全是地理、气候。
如今,攻守之势异也!
拥有地利、人和优势的变成了大宋。
交趾败亡,自然是可以想象的。
土官们听了章惇的夸赞,纷纷再拜:“能为官家效死,乃是下官等的福气!”
更有戏精泪流满面,哭着说道:“列祖列宗啊!不孝子孙,终于等到了王师南下,再见天子大臣矣!”
章惇只能是微笑着,一一扶起这些家伙。
更走到那戏精面前,将之扶起来,温言相劝:“公能知大义,归附朝廷,当可无愧祖宗!”
然后他问道:“未知公之先是?”
那人擦了擦眼泪,昂首傲然说道:“下官之先,乃故大唐工部尚书韩公讳愈老大人!”
章惇的笑容凝固在脸上。
韩工部?
那可是大宋所有文人士大夫的偶像!
大宋文坛的古文复兴运动,就是打着韩工部的旗帜开始的。
你确定吗?
你有证据吗?
这人也是脸皮厚,面不改色的道:“当年,先祖贬嫡岭南,于潮州教化百姓,乃生吾之祖讳德公,德公迁广南,居于钦州,后避战乱入交州……”
好吧!
果然是攀附。
但……章惇是个现实主义的人,所以他根本不计较,直接道:“

最新小说: 生活型神豪 我真不是十世善人 修仙弃徒,回乡种田唱歌 佛系神医:腹黑世子,甩不掉 我的老婆是灯神 乡村修真小仙医 犯罪专家成为黑红女星后 从83年开始的娱乐大亨 神奈川的高校生道士 大唐开局震惊了李世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