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流年 > 都市言情 > 我在现代留过学 > 第两百三十二章 嘱托

第两百三十二章 嘱托(2 / 3)

r> “我已命开封府张榜公告,以绢一匹换麻袋六十个……或者一贯钱二十个麻袋的价格,大量公开征购此物……”
“此物,会在征购后,大量送去河北各地,取代埽堤上准备的埽物……”
赵煦特地和两宫申请动用封桩钱。
自然不是全部拿来做赏钱的。
不然,他为何不干脆全拿钱?
之所以申请一百万匹绢布,用意就在这里。
增加社会上的商品供应量,促进经济发展。
同时,也是为了这一次,借助秋汛防洪的机会,开一个这样的先例——国家大规模采购!
为日后的进一步国家采购,打好基础。
这个时候,赵煦就需要感谢王安石变法了。
王安石变法,罢差役法和科配制度。
改用了免役法和免行法取代,这两个法令都有一个共同点——废国家无偿征用民间劳动力和物资的制度。
从那以后,国家再想大兴工程,或者大量采购物资就得拿真金白银出来。
像是这一次河防,韩维奏请,要雇佣十万民夫。
为了雇佣这些民夫,一天工钱起码两万贯!
如今,赵煦想要征购装填沙石的麻袋,也得拿出真金白银来。
若是上上辈子的他肯定舍不得。
但现在赵煦深知,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
用钱采购甚至是溢价采购物资,看似国家暂时吃亏了,但国家的公信力却可以借此建立起来。
有了这一次的经验,下次再进行大量采购,民间就会踊跃参与。
民间的活力就会自然激发。
“此外,朕还叫人设计了一种新的吊运装置……”
“昭宣到了河北,务必将之打造出来……”
“每隔十里,打造一台,用于吊运材料……”
赵煦说着,就将这些日子他绘制的简易龙门吊的图纸塞给了宋用臣。
宋用臣接过来,拿在手中,借着灯光看了看……
然后,他就震惊了。
绞索、滑轮组、吊组……若是可行,完全可以取代他过去为了修建汴京城而发明的发土车。
于是,宋用臣紧张的问道:“臣斗胆敢问,此物谁人为之?”
赵煦微笑着,看向他:“此非昭宣之物乎?”
他是皇帝,皇帝不需要什么鲁班之类的头衔。
正好宋用臣是内臣,一个内臣做当代鲁班,完全没有问题!
宋用臣咽了咽口水看着似笑非笑的大家。
他连忙跪下来:“臣岂敢……”
“我之赐,如何不敢?”
宋用臣无奈,只能拜道:“即使如此,臣亦不敢居功,倘有人问,便以:‘此大内秘藏之古籍上所有’相告……”
赵煦苦笑了一声,道:“便依昭宣的吧……”
也确实,宋用臣是不敢做这种事情的。
此乃取死之道!
等到宋用臣要拜辞的时候,赵煦就又叫住他。
命冯景将自己写好的治河注意事项,交给了宋用臣,嘱托道:“到了河北,再打开……”
“然后交给章惇、韩维、苗授等人……”
“臣遵旨!”
……
第二天,乙巳日(初八)。
章惇、苗授、宋用臣在垂拱殿陛辞——前两日,垂拱殿正式启用,恢复了听政功能。
两宫自然是交代了不少事情。
韩绛、吕公著更是千叮咛万嘱咐,希望章惇等人不负使命。
河北、河东可是大宋经济的命脉之一。
若是决堤,光是赈灾,就得花掉几百万贯。
更麻烦的是——熙宁十年黄河决于曹村埽堤,一度夺淮入海,黄河的泥沙,将淮河流域的水道堵塞了好几条。
那可是花了无数财帛,才好不容易消弭下来的大灾!
再来一次夺淮入海,汴京每年八百万石的漕粮恐怕就要难以维系了。
没了漕粮,汴京百万之众,就得饿肚子。
搞不好,还得学大唐,天子带着群臣跑路洛阳就食……
那就太丢人了!
章惇等人,当然也知道事情重大。
大名府和河北那边,连降暴雨,水位正在迅速暴涨中。
堤岸随时可能出问题。
他们每一个人肩膀上,现在都肩负着数十万人的身家性命。
没有人敢懈怠,陛辞后不做修整,直接在苗授率领的上四军护卫下,前往河北。
两宫带着赵煦,亲自将他们送出宣德门。
回到大内,两宫看着宫外阴沉的天气,也都叹了口气,然后就各自回去,到了寝殿的佛龛前念经祈福去了。
这也是她们唯一能做的事情了。
人事已经尽力,剩下的就只能听天由命!
注:埽堤,一种用树枝、石头、沙土捆绑在一起的用于堵塞决口的工具。
北宋沿着黄河滑州、檀州以及大名府河段,设立了数十个埽堤,来应对最危险的情况。
但然并卵……
沙包这种近现代的东西,肯定比原始的树木捆着石头好用。至少关键时刻应该能发挥作用。

最新小说: 胖子没有青春,重生有何意义 高门寒婿的科举路 你好,神秘法医[福尔摩斯] 乡村修真小仙医 落疤 穿到北宋捞苏轼 绝色女配又被关小黑屋了[快穿] 跟全网黑亲弟在综艺摆烂爆红 太子太子妃都失忆了 吾乃孝悌仁义汉太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