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流年 > 历史军事 > 盘点历史,昏君社死 > 第 84 章 挽天倾者

第 84 章 挽天倾者(2 / 5)

帕蘑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明·于谦]

【正统年间门,由于朱祁镇的宠幸,大太监王振一度权倾朝野,不仅天子称他为“先生”,还有不要脸皮的官员以翁父相称。而外官入朝,更是纷纷向王振送礼。有一位官员却与众不同,当别人建议他送礼,他却哈哈一笑:“我只有两袖清风。”】

【——这个人的名字叫于谦。】

【当他以无比灿烂的姿态名垂青史,“两袖清风”也成了代指官员清廉的成语。】

云雾散开,一个小小童子出现在镜中。

【于谦,字廷益,钱塘人。在他七岁时,曾有僧人断言:“他日救时宰相也。”】

【他的偶像是南宋最后的丞相文天祥。】

【他的理想是匡扶社稷拯救苍生。】

镜中的童子逐渐长大,一幕幕画面闪过。

刻苦求学,高中进士,入朝为官。

被明宣宗朱瞻基赏识,任职御史。

面对投降的叛王朱高煦,声色俱厉,数其数罪,使堂堂藩王伏地战栗,口称万死。

出任江西,为数百人平冤昭雪。

巡抚河南、山西,遍察民生疾苦,因地制宜请命。于是,缺粮者得粮,水灾处筑堤,干旱之地种树凿井,孤悬塞外的边关也纳入关地,“尽夺镇

将私垦田为官屯”。

当他被王振陷害贬职,

山西、河南上千吏民伏阙上书,

周、晋诸王也向朝廷进言,请求留下这位巡抚,最终竟得以复职。

【正统十三年,政绩斐然的于谦被调入朝中,任职兵部左侍郎,他本以为接下来便可大展拳脚,实现天下清平的理想,大明天子朱祁镇却给了他一个大大的惊喜——第二年秋天,瓦刺南侵,无论于谦在内的群臣如何反对,朱祁镇非要御驾亲征。】

【——自信满满的大明战神出发了。】

【从正统十四年七月十六日出发,到八月十五日被俘,仅仅只有一个月而已。】

【当初有多自信,如今就有多狼狈。】

【两日后,消息传到京师,京师大震!】

【此时,京中精锐都被带走,早已在土木堡全军覆没,“所余疲卒不及十万”。】

【由于朱祁镇之子年幼而监国的郕王朱祁钰召群臣商议该怎么办,群臣都慌了手脚,侍讲徐珵站出来主张天命转移,应当南迁!】

水镜之中,映出一方乱哄哄的朝堂。

随着徐珵的提议一出,朝堂上顿时更乱了,有人赞成,有人反对,意见不一。

直到于谦突然踏出一步,厉声喝斥:“言南迁者,可斩也。京师天下根本,一动则大事去矣,独不见宋南渡事乎!”

一切的杂音顿时全都消失了。

【此时,于谦一锤定音,统一了朝堂的声音。】

【稳定朝臣之心,确定与瓦剌战斗到底的大方针之后,于谦便迅速行动起来。】

【一、请郕王召两京、河南备操军,山东、南京沿海备倭军,江北、北京诸府运粮军,悉数赴京。于谦也被升为兵部尚书,火速上任的他很快便得上下倚重,吏部尚书都心服口服称“国家正赖公耳”!】

【二、请立郕王朱祁钰为天子。】

【三、招募民兵,加以训练。修缮兵甲,运通州积粮于京师,无私推举才能出众的文臣武将,或出任巡抚,或上任将帅……他尽一切努力做好准备,迎接与瓦刺的决战。】

水镜宛如一方平静的湖泊,荡漾开层层涟漪,短短二十天左右,于谦便稳定了上至朝堂百官,下至军民百姓之心,用最高的效率将手头一切资源都统筹起来。

无数人的目光都被吸引在于谦的身上。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唐太宗李世民忍不住击节而叹。

他能看出于谦的安排绝不是纸上谈兵。

其中之章法,明太祖朱元璋也能看出来。

胖揍了燕王一顿的朱元璋冷静下来,双目放光:“大明国运未绝,于谦真忠臣也!”

他就喜欢这样清廉又有能力的臣子!

两袖清风啊,想不到还有这样的清官!

朱元璋的表情看上去简直恨不得此人就在他自己的手下,然后压榨对方天天007。

然而,他的表情很快化作了嫌弃。

只因水镜之中出现了另一个人。

涟漪散开,水镜被从中一分为二。

左边的画面里,是朱祁钰、于谦等人在没日没夜谋划,齐心协力准备与瓦剌作战。

最新小说: 超时空史记 房穿明末,开局后门通北美 我在欧洲搞军工 大明海贼 大唐:本王的封地大了亿点怎么了 重铸三国:逆风局才有意思 三国:献上毒计,刘备懵逼了! 诸天万界修改历史系统 挽明从萨尔浒开始 大秦:我截胡玉漱,易小川破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