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流年 > 历史军事 > 盘点历史,昏君社死 > 第144章 甲申之变

第144章 甲申之变(2 / 3)

#34;

【崇祯十六年八月,孙传庭率十万兵马东出潼关,迎接他的却是又一场惨败——四万人身死,军资甲仗马骡数万尽落敌手!他只能率领残军败将再度逃回潼关。】

【——连吃两场败仗,彻底摧毁了官军的士气,再加上大量精锐被歼灭,当李自成挥师西进,攻克潼关自是理所当然。】

【五战皆胜,李自成打出了“闯王”的赫赫威名,而明军兵败如山倒,就连大明最后的长城孙传庭也兵败身死,最精锐的陕西军或是被杀或是投降,西北地区的统治随之崩溃瓦解,彻底落入了李自成之手。】

【于是李自成进驻西安,兵分三路夺取陕西三边重镇,为夺取天下夯实了基础。】

望着虚幻地图之中不断扩张的李自成地盘,尤其是新鲜出炉的陕西三边重镇,众人恍然生出时光如水、时移世易之感。

遥想当初李自成正是在这片土地上揭竿而起,如今兜兜转转又重新回到了这里。而“陕西三边”更是令众人十分耳熟。

从杨鹤到洪承畴,乃至后来的杨嗣昌、傅宗龙,以及马革裹尸的孙传庭,都担任过“陕西三边总督”,这就是一个专门负责剿灭起义军的职位。历任陕西三边总督,除了降清的洪承畴还活得好好的,其他三边总督大都直接或间接死在了起义军手中!

现在好了,不用再担心下一个受害者出现了。因为陕西三边重镇都落入了李自成之手,从另一个角度上来说,或许现在的李自成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陕西三边总督”。

此言一出,众人顿时啼笑皆非。

——什么新型地狱笑话啊,战术后仰!

【崇祯十七年正月初一,李自成改西安为西京,建国“大顺”,改年号“永昌”!】

随着恢宏的乐曲奏响,崭新的“大顺”政权如一轮朝阳在这片千疮百孔的大地上冉冉升起。随着政权建立,从中央到地方,一层又一层官职也被李自成发放了下去——一个完备的朝廷班子基本上形成了。

【十六年光阴如水,昔日的小小驿卒,已

经成了大顺之主,而曾经巍峨如山的大明江山,只待他轻轻一推就将土崩瓦解。】

【崇祯十七年正月初八,李自成亲率大军渡河,兵分两路向大明都城北京进军!】自高空俯瞰,广阔的大地之上,一支军队高歌猛进,所过之处百姓如迎王师。

欢快而高昂的民谣声响了起来,男女老少千千万万百姓的声音仿佛化作一股洪流,加持在这支军队的身上,让他们仿佛携带着一股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滚滚大势。

这欢快的歌声在中原大地上传荡,化作指指人心的口号,化作无坚不摧的利矢:

"家家一缸水,门前迎闯王!"

"开城门,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

“吃他娘,着他娘,吃着不尽有闯王,不当差,不纳粮。杀牛羊,备酒浆,盼闯王,迎闯王,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

"民心所向啊!"

历朝历代大明天子神情复杂。

至于其他人,望着高歌猛进的大顺军队,他们眼中都不由露出期待之色。"这是终于要推翻大明了吗?"

崇祯时期的百姓尤为激动,相较于成天加赋的崇祯皇帝,他们当然更拥戴均田免赋的李自成,只恨不能冲进水境中一起上。

然而,转念一想接替明朝的居然是关外的满清,百姓们期待的神色转而变为黯然。外族入关的下场,看看蒙元就知道了。

他们已经苦了这么多年,好不容易迎来一个不纳粮的闯王,终究只是一场空吗?"不,绝不可以!"

崇祯末年,已经在李自成治下享受免赋的百姓们尤为激动,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决不能让满清入关!!"

至于尚未被李自成统治的地区,老百姓都忍不住受到气氛感染,跟着唱了起来。"开城门,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

水镜之中,大顺军队宛如一股龙卷风袭卷中原,转眼之间就刮到了北京城下。为首的李自成看上去如此意气风发。

【相较于刚刚起家时的艰辛,这一路上他几乎没有遇到什么像样的抵抗,仿佛时来天地皆同力,一切都是如此顺风顺水。】

【确切地说,短短三个月

他就拿下了山西、河北、山东三省、江苏北部以及河南大部分地区,所过之处简直望风而降!】

【三月十七日,他终于兵临北京!】"啊呀!"

水镜之外,崇祯皇帝朱由俭发出一声惊呼,跌坐于地,面色煞白。哪怕早已料到结局,他依旧难以接受。

相比之下,水镜之内直面兵锋的崇祯皇帝朱由俭显然更难接受——【北京城内,崇祯皇帝陷入了绝境。】

【城外的三大营京兵已经不战而溃,崇祯皇帝所召的勤王军队亦不见踪影,如今北京城的防备

最新小说: 亮剑:每个兵都了不起 万历新明 舍弟诸葛亮 朱元璋是怎么炼成的 房穿明末,开局后门通北美 超时空史记 抗清 我的两千四百年日记 三国骁雄韩遂 隋唐小纨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