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 93 义仓调控(2 / 3)

是有限的,如此下去总会出错,且众臣见此武断君王,自然而言不会直谏。】

李世民点头,神迹说出正是他心中所想,术业专攻,即便帝王再贤明,总有短板之处。

这也是为何李世民当年成立文学馆,广招贤才,思想的碰撞,让李世民不断地进步。

*

汉文帝,未央宫。

“后世有如此有德行的君主,乃是百姓之福,朕要向这位唐太宗李世民效仿学习。”汉文帝刘恒很欣赏李世民,他的所做作为,皆利于百姓。

“拿竹简来。”汉文帝刘恒道,他要好好记下义仓制度,有利百姓的政策,若是可行他也要推行。

汉文帝有种找到知音的感觉,百姓安居乐业,天下方能太平。

不知李世民知道自己被汉文帝刘恒称赞,会是怎样心情。

*

汉景帝,未央宫。

汉景帝坐下,没了方才的暴怒,他派人把宫内里里外外查了,没找到什么可疑的方士。

难道,真的是神迹降临?后朝之事?

虽半信半疑,汉景帝还是把神迹的话听在耳里,特别是那个义仓制度,听起来有些意思。

【咱们具体说说唐朝的义仓制度具体为何,强调一点。唐朝的义仓是真的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首先,李世民改进了收取余粮的方式,隋朝是按照户收,不管你家有多少地,也不管你的地是良地还是贫瘠之地,没有也得教,借也得交,但唐朝是按照拥有土地的,如此更为公平。

然后李世民还设置了正仓还常平仓,正仓就如同书面意思,就正常的收粮食。

咱们重点说说常平仓。】

床榻上的杨坚觉得心口憋屈,憋屈的很,说白了不还是在自己的基础上改良的?

虽然杨坚心底也清楚后朝小儿做的比自己好,清楚是清楚,但不愿意承认。

杨坚其实有点逃避心里,就像神迹已经把杨广的败家种种列举,但杨坚却觉的杨广能改。

这点就不如李渊,看看人家李渊,知道大势已去,马上废太子,让位。

【唐太宗李世民的常平仓有点宏观调.控的雏形了。

丰年的时候,粮食多就溢价,就和猪肉高产的时候猪肉降价,连养猪的本钱都赚不回来,此时朝堂出手,用往年的价格收购百姓手里的粮食。

如此保持粮价,等着灾年的时候把粮食低价卖出去,如此又抑制了灾年有囤积粮食的特意拉高粮价。

一正一负,让粮价保持在平稳的水平,如此国家也安稳。

大家是不是觉的这操作很牛!特别先进!】

神迹所说的义仓制度,正是李世民这些日子推行的制度,现在长安试点,再慢慢推行。

得神迹肯定,李世民对改良的义仓制度更加自信。

一旁的李承乾带着崇拜的眼神看向他家父亲,再想想自己,又觉的自己和阿耶相比…

此刻,长孙皇后走了起来,她想要行礼,李世民却亲自迎过来,拉着长孙皇后的手,给长孙皇后暖手。

“怎么这个时辰来了。”李世民的语气都轻柔了。

李承乾见他阿娘来了,眼神亮闪闪。

“秋夜凉,妾给陛下和承乾熬的汤。”长孙皇后还特意炖了两种汤,都是他们父子二人喜欢喝的。

李承乾小鼻子嗅嗅,还没喝,就觉得的身体暖暖的,好像让阿娘抱抱呀。

此刻李承乾特别羡慕只有四岁的三妹,可以肆无忌惮的跟娘亲撒娇。

还有他也特别羡慕二弟李泰,虽然就比自己小一岁,但他却可以腻在阿娘身边…

姐弟三人里,只有他不可以,因为他是长子,李承乾也知道阿耶和阿娘对自己的期待。

但是…他真的好羡慕,好羡慕。

“阿娘,你看看,那就是神迹。”李承乾不知何时蹭到长孙皇后身边,“阿娘别怕,儿子保护你。”

长孙皇后摸摸李承乾的小脑袋,“嗯,阿娘不怕。”

“承乾也不是小孩子,还找你阿娘撒娇。”李世民道,作为长子,首先要刚毅。

李承乾往后退了一步,对,他是大孩子了,不能撒娇。

【说完了唐太宗李世民的文治,咱们继续说大唐的武德,上次说道唐太宗李世民灭了东突厥,接下来咱们就讲讲,他大唐如何梅开二度,灭了吐谷浑。】

直播间门贴心的汉朝的突厥翻译成了匈奴

【汉文帝】:灭了匈奴!!!!

【汉景帝】:灭了匈奴!!!!

天幕直接被汉文帝和汉景帝两人的弹幕给刷屏了。

赵匡美头一次看见满屏的弹幕,“汉文帝和汉景帝也看见弹幕了?怎么如此激动。”

作为后朝之人,因为知道历史,所以赵匡胤他们对大唐昔日的功绩是尊重佩服,但不会惊讶。

“皇兄,那咱们大宋的事情汉朝皇帝是不是也知道,他们怎么都不发言,是觉的评价咱们大宋,脏了他们的嘴么?”

赵匡胤…

此刻汉文帝和汉景帝二人虽然在不同的平行世界,但是父子二人的震惊却是一模一样,灭了匈奴,灭了匈奴!后世王朝竟然灭了匈奴!!

最新小说: 红楼大贪官 帝国风云 父皇!儿臣摸鱼成性求放过! 赝品太监 谍战:我真的是王牌特工 大汉小吏 大明:百岁修仙者,朱元璋亲爹 杜林日记 三国:投奔刘备,反手截胡糜夫人 十国江山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