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流年 > 历史军事 > 盛唐挽歌 > 第63章 河西事唯吐蕃而已

第63章 河西事唯吐蕃而已(2 / 3)

端,石子便飞到几十丈以至一、二百丈远外,使头畜转换方向。

牧民使用乌朵的本领高强,有的人打百余丈远的距离,可以百发百中,所以乌朵不仅用以赶牲口,而且用来驱赶野兽。

至于吐蕃军中高手,数十丈内,射鸟雀之眼,弹无虚发。”

牛仙客不厌其烦的给方重勇解释,一点高官的架子都没有。

乌朵乃是唐军与吐蕃交战时,最嫌弃憎恶的武器,没有之一。石弹是动能武器,打在身上很疼,有盔甲防护也没用。唐军士卒们若是四肢被乌朵扔出来的石块打中,经常会骨折失去战斗力。

由此可知,唐军与吐蕃军交战,其实是很凶险的。远不是古籍里常说的“一汉顶五胡”。更可怕的是,乌朵材料易得,利用离心力甩出去的石块威力极大,且男女老少皆可使用。

王忠嗣亦是感慨说道:

“乌朵也就罢了,更有吐蕃贵族人人披甲。此等锁子甲,包裹全身,只有双眼露在外面。无论攻城或是冲锋,皆锐不可当,不惧弓弩。

吐蕃武备自成体系,并非仿我大唐规制,且皆为自制,不可小觑。”

这踏马强无敌了啊!

方重勇原以为吐蕃应该是跟突厥、匈奴这一类的游牧民族差不多的,没想到完全不是那么回事。

吐蕃军备竟然如此犀利!

“吐蕃的技术,虽受我大唐影响,但主要还是来自西域以西的波斯与大食等地。”

一想起吐蕃人的强悍,牛仙客就忍不住唏嘘感慨。

此时吐蕃帝国大概有一千万人口,大唐的人口约六千万。单看人口,大唐占据绝对优势。

可是,西域也好,陇右也好,剑南也好,这些与吐蕃交界的地方人口承载能力都是有限的。大唐六千万人,又不是全线压上对阵吐蕃!

因此在局部地段,吐蕃因为地理上的优势,反而处于主动,甚至是绝对主动的战略态势。

战役的发起人,往往不是大唐而是吐蕃。

青藏高原冬季严寒难捱。所以吐蕃人也习惯在秋季发动战争,只当是在温暖的区域过冬。

牛仙客给王忠嗣给方重勇介绍了一下吐蕃的大致情况,你一言我一语的将这幅缺失印象图给补全了。

“最要命的是,河西走廊的根基凉州城,就在吐蕃的攻击范围内。吐蕃边疆重镇新城的吐蕃军,可以从那边出发穿过祁连山孔道,直接攻打凉州城,近在咫尺而已。

凉州城若失,则大唐与西域的联系断绝,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亦是与中土联系断绝。”

王忠嗣言简意赅的告诉了方重勇,此战的要点在哪里。

凉州城对于大唐来说,那是重要性比幽州城还高的地方。凉州城若失,则大唐经略西域的战略就会全盘崩溃。吐蕃的爪牙,就在凉州城不远的位置潜伏着,这如何不是一件令人担忧的大事?

大唐但凡有一丝余力,便会力保凉州城不失。

看到方重勇被吓得面色紧绷,王忠嗣哈哈大笑,拍了拍他的肩膀说道:“吐蕃强,我们也不弱。凉州城有大唐第一强军赤水军,其下有战兵三万二千人。”

军镇的整体实力另说,只是一个军就有32000人,在大唐确实是独一份了,用“第一强军”来形容并不过分。

要知道崔乾佑之前待的墨斗军,兵员实际上也不过数千而已。

“是的,赤水军之雄壮,我大唐开国以来未有也。一般军镇,兵员不过数千而已,少的甚至只有一千人。赤水军成立于武德二年,因凉州赤乌镇有赤水而得名,至今百年历史了。

下辖兵员也是大唐军中最多的,且年年补充满员。

而类似周边镇守大斗拔谷的大斗军,兵员不过七千五而已,还经常缺编。因突厥衰弱,凉州城西北的白亭军兵员更少。”

牛仙客也解释了一番。

大斗拔谷,又叫“达斗拔谷”或“大斗谷”,位置在方重勇前世甘肃民乐县东南甘、青两省交界处的扁都口隘路。自古就是甘肃河西走廊通青海湟中的捷径。

吐蕃进军河西走廊,最先就要过大斗拔谷。大唐在此地设立大斗军防备吐蕃,归河西节度府管辖。

凉州西北有白亭海(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北部湖区),大唐在此地设白亭军防备突厥,亦是归河西节度府管辖。

而赤水军则是河西走廊唯一一支没有具体镇守任务的战略机动部队,它的任务就是进攻和反击,平日里养精蓄锐,乃是大唐边疆“机动防御”战略的最后一环。

河西走廊对吐蕃的防御,便是在各要害处设立军镇,以一军甚至一守捉镇守,赤水军负责在战局僵持的时候打防守反击。

方重勇不知道的是,历史上

最新小说: 父皇!儿臣摸鱼成性求放过! 红楼大贪官 十国江山风月 大明:百岁修仙者,朱元璋亲爹 谍战:我真的是王牌特工 三国:投奔刘备,反手截胡糜夫人 帝国风云 杜林日记 赝品太监 大汉小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