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流年 > 历史军事 > 盛唐挽歌 > 第430章 歪和尚念正经

第430章 歪和尚念正经(1 / 3)

第430章 歪和尚念正经

“方御史,你想到的办法,究竟是什么呢?”

颜真卿好奇的问道。

其实不是他们很傻,而是这种短时间内要用大量现钱的活计,一直都比较难搞。

因为中央财政,往往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在拨款之前,各部需要多少钱,基本上都是心里有数的。

你说驿站不维持么?官员的俸禄不发么?路和桥都不修了,河道不疏通了么?

那显然是不行的。

可是十万禁军补齐缺额,起码还差好几万人。这些人的军饷,装备,口粮从哪里来呢?

精练禁军,本身就是用中央财政去供养主战军队。而地方上养兵,则是高宗以后的大唐国策。其中关系可谓是剪不断理还乱,三言两语说不清是非。

但很显然,如今大唐国家制度僵化,边镇尾大不掉,却也是不争的事实。把禁军搞强大了,才能应付后面的局面。这也是目前朝野上下的共识。

达成共识,是在说这件事要不要做。既然决定了要做,第一步就是要筹钱。

这和普通人买东西之前就要把钱准备好是一个道理。

看到他们二人有些意动,方重勇继续解释道:

“朝廷办事也不必那么粗暴嘛。

毕竟,不借钱那就是让禁军饿肚子。既然这样,那禁军便只好去他家吃饭了,谁让他们家有钱呢?

这也算是能力越大,责任也越大吧。”

好像,似乎,听起来有点意思啊。

郑叔清与颜真卿二人面面相觑,搞不懂这样丧心病狂的点子,怎么可能有人会说出来!

他这番话都把郑叔清和颜真卿都搞无语了。世间哪里有那么傻的人,被朝廷坑一次还不够,还得再被坑一次?

“方御史,若是不还,怎么借得到呢?”

方重勇面色平静说道,那样子似乎丝毫不觉得自己说的有什么问题。

“谁再借的话,十年后,朝廷给他家的田亩免税五年,再把本金还上。

真要这么操作,非得天下大乱不可。

方重勇摇头叹息道。

嗯,听起来,好像有那么一点点歪理。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以某之见,朝廷找那些人借钱,未必是坏事。”

方重勇不以为耻反以为荣,说完之后还得意洋洋。

不如让他们捐出资产的十分之一给朝廷作为军费,也可以对付其他各项开支,以五年为限,五年后还给他们等量的绢帛粮秣就好了,不是吗?”

约定十年之后一起还!”

若是不借,前面欠的钱,等还完其他人的,最后再来还他的。

这便是民心所向。

大唐若在,他们便有机会收债。大唐若是亡了,他们血本无归。

颜真卿与郑叔清一脸疑惑看着他,似乎是在等待方重勇的解释。

今日朝廷没钱,五年后多半也是如此。”

“二位都是朝廷高官,不沾铜臭,自然是不知道商贾富户们的想法。

允许他们收点过路费。

方重勇理直气壮的说道。

颜真卿与郑叔清都沉吟不语,似乎在心中权衡利弊。

如果有人不想借钱,户部也可以给那些不乐意的富户发许可执照嘛。

然而,问题的核心,恰恰在于没钱啊!

“其实吧,某感觉,大唐民间富人还是多,为富不仁的也多。

为了大唐江山稳固,朝廷那必须得狠狠的找那些富户们借钱才行啊。

“不仅不用还,而且到时候朝廷还要再借一大笔!

乐意借钱的人算是为国分忧,朝廷给他家颁发个良善人家的牌匾,挂他们家门楣上。

约定凡是拿到执照的富户,可以在借贷期间,承包家乡附近某片山川湖泽,在附近设过路关卡。

将来若是有人造反,这些人会第一個不答应。

借了不还?

自古都是借钱的是耶耶,讨债的是孙子。

颜真卿耐着性子询问道。

颜真卿疑惑问道。

还是当着他们这两个朝廷高官的面!

“好吧,方御史,别的先不说。就说五年之后,朝廷怎么还呢?

还可以这样么?

不是他灭自己威风,而是如今大唐摊子铺得太大了!国家财政每况愈下是肉眼可见的!

过几年之后,朝廷再随便找个由头,比方说这些人为害地方为富不仁,不杀不足以平民愤。

“不用还啊,五年后就是另外一番景象。”

方重勇说完,已经起身一半的颜真卿,又坐回原位了。

颜真卿与郑叔清交换了一下眼神,也跟着一起摇头叹息,太踏马胡来了,简直不可理喻。

然后将他们就地处以极刑,没收家产,分一部给当地的穷人,其余的带回国库充公。

这样,不是人心也有了,钱也不用还了么?

总之大体上就是这个思路,要怎么操作,不还是各位朝廷相公尚书们拿主意嘛。某就是个粗人,脑子里就这点歪门邪道的东西。二位不要太高看我了。”

方重勇毫不在意的摆摆手说道。

最新小说: 红楼大贪官 杜林日记 大明:百岁修仙者,朱元璋亲爹 父皇!儿臣摸鱼成性求放过! 大汉小吏 赝品太监 帝国风云 三国:投奔刘备,反手截胡糜夫人 十国江山风月 谍战:我真的是王牌特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