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流年 > 历史军事 > 盛唐挽歌 > 第308章 一鱼二吃

第308章 一鱼二吃(2 / 3)

防区。

“卑职绝不辜负节帅厚望!”

乌承恩和乌承玼跪在地上磕头如捣蒜一般,砰砰作响。

“王忠嗣这是干什么吃的!他这个陇右节度使还想不想干下去!

哥奴!你说朕现在要怎么办!

难道就看着吐蕃人在我大唐境内攻城略地?”

李林甫扪心自问,就算他在鄯州,也改变不了什么局面。叠州、洮州、岷州都是大唐的下州,贫困县一大堆,边民户口不多。

唐军部署重兵守着,其实只是为了挡住吐蕃人进入关中的路线。

可就算是这三块鸡肋的地方,生存条件也比吐蕃人居住的青藏高原好太多了,所以吐蕃军的战斗意志是很高的。每年秋后,吐蕃人都需要在低海拔和温暖湿润的地方过冬。

战斗与侵略,是他们生存的硬需求。

所以说这波对垒中陇右镇吃亏,也不过是边镇战斗的日常而已。基哥生气,完全是因为那种“老子天下第一”的心态作祟。

不过军务上的事情,不懂就是不懂,勉强装懂,到时候出事了,甩锅可不是那么好甩的!

作为老硬币的李林甫,又怎么会硬顶基哥呢。

他对基哥叉手行礼,慢悠悠说道:

“前任神策军大将军方有德,骁勇善战,屡建奇功,又得圣人信任。

如今,圣人让他担任宣武军节度使,外放去汴州的诏书,还在微臣的案头没有发下去。

原本微臣是打算等今年圣人寿辰以后,再让方将军去汴州的,让他可以在长安为圣人祝寿。

现在倒是可以提前一下,让方将军以宣武镇的名义,领着神策军奔赴渭州,击退吐蕃人以后,再去汴州赴任。”

不懂军事的李林甫,却很懂基哥的心思。

如今的基哥,就是想天下稳定兼有繁荣。如果繁荣实现不了,那一定要保住稳定不折腾。

吐蕃人打到渭州了,让坐镇长安的基哥感觉不安稳了,所以这位大唐天子才会恼羞成怒!

至于为什么不调动河西的兵马,那是因为……这年代没有空降兵,也无法在大山深处打隧道。河西丘八们没法穿越数百公里又没有山路,海拔还高达两千米以上的大山!

河西兵只能勉强支援鄯州,无法支援陇右节度使防区最南面的叠州、洮州、岷州,这也是吐蕃人用兵的刁钻之处。他们知道唐军哪里部署比较强,所以明知道讨不到便宜,就不会白白去送,哪怕他们不怕死。

“如此也好吧。”

基哥无奈叹了口气,不管哪个皇帝,都是人到用时方恨少。这两路吐蕃军偏师,就是刚好掐住了对阵唐军实力的上限,其目的就是为了让王忠嗣调兵南下,削弱石堡城的防御强度。

而王忠嗣也是看出来了吐蕃人的意图,所以将大部分主力都集中在鄯州一线,并未上当。另外两路各有陇右镇的一个军,其中一个四千人一个七千人,彼此间还不能互相支援。

想把以“万人”为单位的吐蕃军顶回去,难如登天!

现在唐军这边就差一股生力军,就能盘活棋局。

当然了,这支军队也不可能是河西的边军,他们要么来自关中,要么来自剑南。

剑南镇兵员少不说,山路还崎岖难行,显然无法执行支援陇右的军令。所以神策军西征陇南,其实只不过是“不是选择的选择”,压根就没得选。

“交子的事情,必须提前上,不要再等朕的寿辰了,用兵就要花钱,发交子正是时候。”

基哥沉声对李林甫说道,已经不想跟对方商议战争相关的话题了。

反正方有德还没离开长安,等李林甫离开兴庆宫以后打个招呼就行了。

“回圣人,交子的事情已经在办了。如今阴雨连绵一月有余,今年关中很可能会大涝,那个青苗法要不要……”

李林甫面有难色问道。

大涝之年,必定歉收。如果歉收的话,今年就一定会有大量自耕农破产。

本来所谓的“青苗法”还应该再考察考察,先在某个产粮多的州县试点一下。不过看这架势,今年关中地区破产的自耕农估计要一茬接一茬了。

在大唐,原本干宰相是个“击鼓传花”的游戏。宰相任期四年左右,只要任上不出问题,那就能落到好名声。可是李林甫没办法玩击鼓传花,因为他当了这么多年右相,还将一直担任下去,他总是击鼓传花的最后一棒。

与其出了事再提青苗法,放低息交子贷款给自耕农救场,还不如现在还没推行交子的时候就提出来,显得自己有“先见之明”。

如果基哥点头,将来出了事,那就不是自己的责任了!

如果基哥否定,等出了大事以后,李林甫再提青苗贷的事情,事半功倍!

赢麻了!

“当然要放青苗贷!

哥奴啊哥奴,这种事情还需要朕提醒你么,你早就应该准备好啊!”

基哥满脸不悦的呵斥了一句!似乎看穿了对方那点小心思!

“圣人教训得是,那微臣就让刘晏那边加快速度,提前发交子,提前部署青苗法的推广。”

李林甫脸上带着笑容,低眉顺眼的说道。

“去

最新小说: 大汉小吏 帝国风云 大明:百岁修仙者,朱元璋亲爹 三国:投奔刘备,反手截胡糜夫人 赝品太监 父皇!儿臣摸鱼成性求放过! 十国江山风月 杜林日记 红楼大贪官 谍战:我真的是王牌特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