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流年 > 历史军事 > 盛唐挽歌 > 第270章 英雄所见略同

第270章 英雄所见略同(2 / 3)

哥?

方重勇心中犯嘀咕。

基哥之前派他来主持河西事务,不太可能是让他回长安啊。

那不白忙活了嘛。

可是看这个架势,好像也不太像是被罢官。

到底是因为什么呢?

方重勇心里直发毛的。

“可是长安出了什么大事?”

方重勇压低声音问道。

“唉哟方节帅啊,您是不知道。圣人跟中枢的一堆朝臣,为了交子的事情闹得红了脸。

圣人让方节帅快点回长安,部署交子推广的事情。

您在河西办的这个事啊,圣人很高兴,一直夸您能体察圣意呢!”

边令诚眉开眼笑的说道,恨不得跪下来给方重勇拍马屁了。

“明白了,那本节帅交待一下节度使衙门里的事务,然后便随你回长安吧。”

方重勇面色沉静,微微点头说道。

果不其然,基哥不出意外,完全没有拒绝方重勇关于交子的提议。

事实上,方重勇站在基哥的角度来看,这位大唐天子完全没有拒绝交子的理由。

哪怕站在所有朝臣的对面,基哥也会在所不惜。这是屁股决定脑袋的事情,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

其实想想也知道,对于奢侈无度的基哥来说,有什么事情能比直接印钱更有诱惑力呢?

然而方重勇没料到的是,基哥居然连一个月都等不及,居然在河西这边的交子刚刚铺开的时候,就要筹谋在长安发行交子。

不得不说,只要是关于捞钱的破事,这位皇帝的鼻子比狗都灵敏!

“快马的赶路的话,五天便可以到长安。当然了,若是跑死马那种,从凉州出发,三天就到长安了。”

边令诚幽幽说道。作为一个经常“出差”的宦官,他对于边镇到长安有多远,有着非常充分的认识。

凉州到长安,骑马亡命狂飙要三天,马不停蹄赶路要五天,一般脚程得十几天,朝廷规定的到任期限是一个月,大概就是这么个情况。

方重勇跟郭子仪交代了一下赤水军的安排,跟岑参交代了一下府衙日常运作的安排,跟杨炎交代了一下交子兑换与丝绸收缴的安排。

然后他把阿娜耶安置在她养父李医官那里之后,就跟着边令诚急急忙忙的来到凉州城外驿站,骑上马便朝着长安的方向而去,什么行李也没带。

……

平康坊李林甫家的某个院子里,这位大唐右相心烦意乱,在院子里踱步,脑子里乱糟糟一片。

就在前不久,大唐天子李隆基,对他这个大唐右相下了死命令:务必要在三个月内,在长安、洛阳、扬州、成都、广州等地铺开交子,以取代绢帛。

这个命令,遭到了中书门下省很多官员的反对。

甚至六部也有很多官员上书,反对朝廷拿“纸片”洗劫民财。

当然了,这些人反对也不全是因为对交子这玩意完全不懂,而是因为他们看不到这里头对自己有什么实际利益。

索性还不如维持现状的好。

事实上,大唐形成以绢帛为主体,铜钱与贵金属为辅的流通体系,是多方博弈多年的妥协产物。其中关节可谓是一言难尽。

开元二十年的时候,基哥颁布了《令钱货兼用制》,其中规定“绫罗绢布杂货等,交易皆合通用。如闻市肆必须见钱,深非道理,自今以后,与钱货兼用,违者准法罪之。“

解释一下就是:倘若有人拿着一匹布去买东西,商家也必须同意不得拒收。否则的话,便是藐视法律。顾客可以举报,官府可以问罪。

这里头有个值得关注的重要细节便是:商人不得拒收绢帛。

那么也可以反过来推测一下:绢帛在交易的时候,必定是非常不受欢迎的。

如果受欢迎,又怎么可能法律要强调不能拒收呢?

事实上,唐代局部区域抵制绢帛乃是常态,拒收绢帛是常有的事!

这个问题出现的时间非常早,社会层面博弈的时间也持续非常久!

进一步引申猜测,绢帛在当时,在大唐大部分地区,其实是比劣钱更“劣”的劣钱,非常不受欢迎。

但凡有可能不收绢帛的,商人们在交易中都会尽量避免收取绢帛!而是优先将绢帛转手弄出去。

在河西丝绸是“优币”,那是因为丝绸之路的出口在那里,一切都是为了“外贸”服务的。

在西域丝绸不愁销路,利润也高,显然比铜钱更受欢迎。

但在长安、洛阳、扬州等地,其实丝绸绢帛等物,并不是受商家欢迎的硬通货。这些商人是实在没有办法,被法律逼迫着,才不情不愿收绢帛的。

因为绢帛毕竟是实物,不像是大明时的宝钞一样,本身没有任何使用价值。

所以绢帛这玩意哪怕商人们再不喜欢,最终还是因为各种原因妥协了。

其实想想也能明白,普通百姓家中,哪怕是略有钱财的人,也不可能经常换衣服穿。能经常换衣服的家庭,那都是非富即贵的,这样的人在社会上比例并不高。

布料跟粮食这种硬需求的东西还是稍有不同的。

少吃一顿饭浑身难受,少一套衣服穿,问

最新小说: 谍战:我真的是王牌特工 三国:投奔刘备,反手截胡糜夫人 十国江山风月 帝国风云 赝品太监 父皇!儿臣摸鱼成性求放过! 红楼大贪官 大明:百岁修仙者,朱元璋亲爹 杜林日记 大汉小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