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流年 > 历史军事 > 盛唐挽歌 > 第264章 被架在中间的节度使

第264章 被架在中间的节度使(2 / 3)

得远的方阵都是通过传令兵传话。

类似这样全军训话的次数,日常几乎没有,很多丘八终其一生也不曾见过。

不仅如此,天子在进行“大礼仪”祭祀活动的时候,因为参与者太多,其实也是通过局部传令的方式,由专门负责传令的军人或宦官传话。

“回节帅,皆已待命,请训示!”

郭子仪大声喊道。

“嗯,郭副军使有心了。”

方重勇淡然说道,特意加了一个“副”字。

一行人走上校场看台,方重勇看着四周密密麻麻的方阵,心中幻想着数万人的军阵在战场上厮杀的壮观场面。

那真是如山崩地裂,洪水奔涌,不可言状。

单个人的力量,在大军面前无足轻重。

“朝廷有命,赤水军中须选出一万人,分别迁徙河东五千,朔方五千。另有河东军五千,朔方军五千入赤水军以补齐编制。

此事已经无从更改。

本节帅不玩什么厚此薄彼的把戏,在这里跟你们一五一十的说明白。

选一万人,本节帅说了算。选谁不选谁,看你们的表现如何。

迁徙出河西的安置费,一人五十绢。河西这边本节帅特批,先给你们发再上路。

此外,还要选出一万精锐,西征小勃律。只要愿意出征,并且最后被选上的,先发一年春衣冬衣。要是能打赢,朝廷还有赏赐。

本节帅问你们,有没有不愿意参加远征,也不愿意改迁河东或朔方的人,现在就出列!”

方重勇说了一通话,传令兵立刻离开看台,前往远处方阵传话。

然后看台上的所有将领,包括作为亲兵的银枪孝节军部分士卒,都在静静观察着有没有人站出来。

出乎意料的是,大概是被某些“江湖传闻”的故事给吓坏了,此时没有一个人愿意站出来表态“不迁徙,不远征”。因为此刻出列,极有可能被主将以儆效尤,当着一万五千多人的面被斩立决!

“很好,赤水军中果然没有孬种。

本节帅已经给过你们机会。所谓有言在先,现在就说明白:将来有不服移镇者,斩立决。

三日后,赤水军中开始选拔远征军,校场之上各凭本事。诸位各自回营吧!”

说完,方重勇大手一挥转身便走,直接出了赤乌镇。看得郭子仪等赤水军将领面面相觑。

等众人已经离开了赤乌镇的范围,快到武威城城门口的时候,郭子仪忍不住将方重勇拉到一旁,说出了心中的疑问。

“方节帅,刚刚军中训话,只怕回纥城旁聚落不会心服口服。让他们一起搬迁到河东和朔方,不亚于给树木断根。

如此一来,赤水军中回纥骑兵哗变或难以避免。”

郭子仪一脸恳切说道。

“所以,他们就应该在校场上一较高下,进入远征军序列,在西域建功立业。”

方重勇淡然说道,轻轻摆手,显然不当回事。

郭子仪无言以对,他是应该说对方太想当然呢,还是说这位衙内想建功立业想疯了在瞎搞呢?

郭子仪认为,回纥骑兵的问题,需要耐心沟通,好生安抚。

他们所属的城旁聚落现在也是进退两难,这些都是非常现实的生存问题,绝不是在无理取闹。

“节帅,丘八们想的多半不是封妻荫子,而是当兵吃粮。

您说的建功立业,他们不明白啊。”

郭子仪一脸苦笑,换了个角度劝道。

“回纥部落内迁,进而编户齐民,乃是自开元以来的国策之一。不是本节帅不想迁就他们,而是朝廷不能迁就他们。

不肯接受正规调令的部曲,那就不值得存在于边军,本节帅到时候定然会用雷霆手段摆平。

今日校场训话,不过是告诉赤水军所有士卒:本节帅做事堂堂正正,不玩那些魑魅魍魉的伎俩,一个唾沫一个钉。

赤水军中其他人不跟着回纥骑兵一起闹,那回纥骑兵就闹不起来。

郭副军使拭目以待便是,朝廷有什么责难,本节帅一力承担。天塌了,还有高个顶着呢。

本节帅都不怕,你怕什么?”

方重勇斩钉截铁说道。

“节帅说的是,末将太目光短浅了,不及节帅万一。”

郭子仪讪讪行礼说道。

他忽然发现,方重勇的思路,跟他们这些将领的思路,有些本质上的区别。

这位方衙内,总能敏锐感知朝廷与天子最在意的事情,从来不在这个问题上翻车,所以深受天子信赖,屡屡获得重用。

方重勇是“以事治军”,而他们这些将门世家出身的丘八,基本上都是“以军成事”。这两种思路没有什么单纯的好或者不好,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以事治军”,本质上是立足于中枢,听命于天子,利用边疆的军事资源,来建功立业,办自己的事情。培植党羽是排在次要位置的。简单说就是边军所有人都是为了朝廷的战略服务。

而“以军成事”,则是跟郭子仪一样,着力于在地方基层培养人脉,编制人际关系网,然后在此基础上,再看看可以自己可以为朝廷做什么事情。

这种做法

最新小说: 赝品太监 十国江山风月 红楼大贪官 大汉小吏 帝国风云 父皇!儿臣摸鱼成性求放过! 三国:投奔刘备,反手截胡糜夫人 谍战:我真的是王牌特工 杜林日记 大明:百岁修仙者,朱元璋亲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