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流年 > 历史军事 > 盛唐挽歌 > 第224章 枯藤老树昏鸦

第224章 枯藤老树昏鸦(2 / 4)

请辞。

朝中有谁可接替牛仙客呢?”

李隆基忽然抛出今日的第二个重大议题。

安禄山在平卢节度使任上干得风生水起,大肆扩充兵马,并在边镇频频出击,深入契丹境内抓俘虏。虽然这样极大的激化了大唐北方边境的民族矛盾,但大唐君臣自上而下都不认为这有什么错误。

既然契丹人不服,那打服就行了,怀柔是没有必要的。

牛仙客在幽州担任节度使,这几年都是以休养生息为主,“战绩”远远没有安禄山亮眼,甚至显得无能平庸。

所以朝中一直都有声音,希望牛仙客卸任后,朝廷将幽州节度使之职授予安禄山,这样有助于边镇的管理。

不得不说,这个建议如果仅仅站在边防的角度看,确实是一步顺应时势的好棋。幽州节度使与平卢节度使的防区部分重合,很多时候都需要互通消息,甚至是联合起来打配合出兵。

两镇兵马归一个人调度,确实可以最大程度防止北方出现武周末年,营州之乱的那种局面。

但是,和出了名安分守己,又无后台撑腰的牛仙客不同,安禄山不仅是杂胡出身,而且野心勃勃,并不安于现状。一旦他掌控了北方的两个军镇,谁也不知道朝廷还能不能制约得住安禄山。

“方全忠负责整顿关中禁军,组建神策军拱卫长安的安全,所以举荐他的话就不必说了。”

李隆基又补了一刀。

很多想站出来说话的朝臣,都不自觉的收回刚刚想迈出去的步子。事实上,没有任何人比方有德更合适幽州节度使之职,更何况他还在那边任职过,简直轻车熟路。

无论是个人能力,还是个人威望,又或者是人脉以及对军务的熟悉程度,方有德都是幽州节度使的第一人选。

他之前有救驾之功,也得李隆基信任,更不可能跟安禄山沆瀣一气。

但李隆基发话了,方有德不是不好,而是朕需要他在身边编练禁军!这条路自然是被堵死了!

“圣人,皇甫惟明可往幽州,接替牛仙客。”

李适之出列,对着李隆基叉手行礼说道。

他接替了张守珪的职务,在担任左相的同时,也兼任兵部尚书一职。皇甫惟明在陇右地区屯田,有些政绩,起码陇右将近十万人的大军没有断粮,已经很难得了。

只是皇甫惟明暂时还没有战功,去了幽州能不能镇得住场子,还很难说。

幽州地区被安禄山的激进政策搞得鸡飞狗跳,唐军出了幽州城以北的山脉就要随时准备战斗,实在是不能让一个不通军务又年轻气盛的将领,来担任节度使。

事实上,安禄山多次请示要求担任幽州节度使,并表示愿意把他现在担任的平卢节度使让出来,就是因为前者的分量远高于后者!

平卢节度使管辖范围的经济实力十分有限,必须仰仗朝廷的持续补给。

但幽州节度使的管辖范围,其南面连接着富庶的河北。哪怕没有朝廷的掣肘,安禄山担任幽州节度使以后也可以自己想办法“养活”自己,甚至都不需要去干“转卖”契丹奴隶的事情了。

李适之提出让皇甫惟明接替牛仙客担任幽州节度使,没有一个人愿意站出来反对。因为如果反对又提不出更好的方案,那安禄山势必会担任两镇节度使。

将来出了事,可没人能承担得起这样的责任!

“诸位爱卿以为如何?”

李隆基微笑问道。

“微臣以为,裴旻可为幽州节度副使,留后,静塞军军使。”

李林甫站出来叉手行礼说道。

他没有反对让皇甫惟明担任幽州节度使,但是提出了一个“补充意见”,让裴旻由龙华军军使改任为静塞军军使,并担任幽州留后,节度副使!

留后,是唐代节度使、观察使缺位时设置的代理职称。简单说就是:如果皇甫惟明因病不能理事了,或者阵亡了,或者被朝廷免职了,那么担任留后的裴旻,便可以直接行使节度使的权力。

直到下一任幽州节度使接管权力为止!

开元初年便有节度使阵亡的例子,因此“留后”的应急政策,大唐中枢是以非常认真的态度在执行,并非是可有可无。当然了,如果节度使能够正常行使权力,那么留后就只是留后,并无高人一等之权。

调兵练兵什么的就更别说了。

按方重勇前世“遗嘱自动生效”的规则来理解,非常贴切。

换句话说,李林甫并不同意让皇甫惟明担任幽州节度使,但很显然他也不想让安禄山一人兼任两镇节度使,所以只能打一个“小补丁”。

“如此,便让皇甫惟明去幽州赴任吧,裴旻担任节度副使,留后。”

李隆基满心疲惫的说道。现在他对于朝廷政务很懈怠,几乎只有重大人事任命方面的事情才会发表意见。

“对了,方重勇正在奔赴陇右的任上,便让他担任陇右留后吧。”

也搞不懂这位大唐天子是怎么想的,李隆基忽然说出了一句让众臣子们都无语凝噎的决定。

以至于他们连反对都不知道要怎么去反对了。

唐代的官职任命,都是一连串的组合拳,才能发挥真正的

最新小说: 父皇!儿臣摸鱼成性求放过! 大汉小吏 大明:百岁修仙者,朱元璋亲爹 红楼大贪官 十国江山风月 帝国风云 杜林日记 赝品太监 三国:投奔刘备,反手截胡糜夫人 谍战:我真的是王牌特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