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流年 > 历史军事 > 寒门之士[科举] > 第174章 174 指示

第174章 174 指示(2 / 2)

之策,作为紧跟在张居正之后的内阁辅臣,张四维表面上自然是赞同的,但他心中如何想就不为人知了。 张居正此次除了推行清丈田亩之政外,也命各地加紧对商税的征缴,若有故意偷漏商税者,各府、州、县当严惩不贷。 张四维也知,这件事必然与柳贺在扬州的所作所为脱不开关系。 张四维出身商人家庭,他不似如今保守的官员那般轻商抑商,相反,他亲眼见证过山西许多商人的发家史与经商之道,因而对商业的发展也有自身的独特见解。 他自然清楚,这商税一旦征了,所获必然不会小,若是张居正借此更近一步,对盐税、矿税等加大征收,那才会动到他的根本。 答张四维的问时,柳贺须步步小心谨慎,不敢有丝毫的懈怠,张四维有些问题看似随意,但细细品来似乎又颇有深意。 和这种类型的官员打交道的确是累。 张四维有心机,但他又不似申时行那般令人有如沐春风之感,相反,在他面前若是行差踏错,常人很难知他下一步要做什么。 待绕了一大圈后,张四维忽然站起身,状似不经意般地对柳贺道:“泽远,如今朝中大小诸事都离不得元辅,然元辅父逝,他执意要回乡丁忧,虽天子令其夺情,百官挽留,然而元辅心意已决,旁人规劝不得。” “泽远既是元辅门生,诸弟子中,他最为器重泽远,不如泽远你跑一趟相府,替天子,也替百官劝一劝张相如何?” 柳贺警惕心在这一刻升至最高,他观张四维神色,对方并没有一点开玩笑的意思,而是认认真真在要求柳贺。 柳贺心念急转,他立刻想到了两种可能。 若是他应了张四维的要求去劝张居正,那他在士林中的形象恐怕与曾士楚、陈三谟无异,若是他不上门,内阁三辅都要他为国为君去规劝张居正,他却仍不肯去,那就是身为门生于恩师毫无师生之情。 但张四维在等他的答案。 这事并非柳贺胡乱搪塞就能够敷衍过去,但也容不得他思考太久,片刻之后,柳贺只能答道:“蒙张阁老看中,下官勉力一试。” “本官就知泽远是能成事之人。”张四维面上这才露出一丝笑意,“本官等泽远的好消息。” 出了文渊阁,柳贺心中暗骂张四维着实是个坏种。 京中官员此刻还守在张府门口的就有数位,他偏偏不叫别人去劝张居正留下,叫自己去劝,别的不说,柳贺今日只要踏进了张府,明日满京城恐怕都知他柳三元变节了。 日后他如何能令翰林院众翰林归心? 但不上门的话……上官都下了令,张居正又是他的恩师,不上门自是不行的。 张居正父过世时,柳贺已经去慰问过一次,这其实已经尽了他门生的义务。 只能说朝堂上的事一踩就是一个坑。 柳贺心想,能拖就拖,先缓上几日再说,张四维也不会拉人架着他去张居□□上。 事实证明,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柳贺拖着不去,张四维就日日派人来翰林院请他,还是那日王锡爵来翰院办事,见得此人赖在翰院外不走,厉声将之赶了出去。 “泽远,被人赶鸭子上架的滋味不好受吧?”王锡爵一见柳贺就忍不住笑了。 柳贺苦笑道:“詹事莫要取笑于我,本想着见机行事,如今看来是不可行了。” “你再耐心些,再过几日,此事应当就有结果了。” 张文明去世已有数日,张居正不可能再这般不上不下地吊着,回还是不回,他至少要给天子和满朝文武一个答案。 果然如王锡爵所说,又过几日,天子继续挽留张居正,张居正推辞不得勉强留下,面对几位朝臣的指责,他却道:“臣受非常之恩,宜有非常之报,何暇顾旁人之非议?”(注1) 此言一出,原本就不满夺情/事的官员们一片哗然。 然而,事情却未仅因张居正此言而结束,先是吏部尚书张瀚被言官们弹劾,弹劾奏章如纸片一般呈至天子案头,吏科左给事中王道成、陕西道御史谢思启说他徇私欺枉为官昏聩,张瀚因此致仕,吏部左侍郎何维柏、右侍郎陈炌也都被罚俸三月,吏部的郎中、员外郎管事等也都各有处罚。 朝臣们正议论纷纷时,又在这一日夜,星变未弭,禁中火警,天子下诏令百官反省。 何为星变未弭?正是彗星出现在西方,长度达到天际,在百官们看来,这正是张居正未回家守制的警示。(注2) 在这种情况下,张居正不主动承诺返乡,反倒是其余官员被迫反省,简直……岂有此理。 因而第二日,柳贺还未上衙,黄凤翔派人至他府上传讯:“吴子道与赵汝师欲上疏弹劾元辅,疏今日就要呈上!”

最新小说: 重铸三国:逆风局才有意思 诸天万界修改历史系统 我在欧洲搞军工 超时空史记 三国:献上毒计,刘备懵逼了! 房穿明末,开局后门通北美 大秦:我截胡玉漱,易小川破防了 挽明从萨尔浒开始 大明海贼 大唐:本王的封地大了亿点怎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