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流年 > 历史军事 > 寒门之士[科举] > 第150章 150 突发事件

第150章 150 突发事件(2 / 2)

员们都以为自己能大声说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之句,可惜实操中才发现,官场远不是他们想象的那么简单。 在科考这件事上柳贺就有深刻的体会——他要是快快乐乐把张敬修给录了,现在不还在干着他的日讲官清翰林吗?在詹事府的官位恐怕还能再升一级。 而到了地方上,不录这件事比在京城还难。 他不录张敬修,也就是遇上了张居正这个座师,若是遇上旁人,大不了继续在翰林院修史。 可在地方上,需要考虑的事情多,他上有凤阳巡抚,具体事务上还受南京六部的管理,人事变动等又牵涉到吏部和京中官员。 江都知县空了数月,柳贺给京中写信,请吏部文选司郎中替自己运作,才分来了一位合柳贺心意的知县。 新任江都知县一来便抱住了柳贺的大腿,叫扬州府官员进一步看清了柳贺的本事,但换句话说,这同样是人情,终有一日要还的。 柳贺还在琢磨府试考题的事,顾为却自府衙外跑进来,一见柳贺便道:“府台大人,京中的急信。” 柳贺常收京中的信,但今日这信却是加急而来,柳贺一目十行阅完信,心中也是震惊。 信并不长,只有几行字,最上一行写着“巡按辽东御史刘台以忤张居正下狱。” 刘台是何人? 隆庆五年的进士,柳贺的同年,刘台此人很有才华,他会试是第七,殿试二甲第四,先在刑部授官主事,之后被封御史巡按辽东。 他是张居正的门生,身为门生却弹劾座师,难怪张居正会震怒。 随信还附了一封刘台弹劾张居正的上疏,刘台在疏中说,张居正无容言之量,太/祖正是为了防丞相专权才设六部,眼下张居正以宰相自居,自高拱被逐,他在朝中作威作福已有三四年。 刘台又说,张居正以王大臣案构高拱,还违背祖制赠王爵给成国公朱希忠,又不经廷推令张四维入阁、张瀚为吏部尚书,设考成法摧折言官,使科臣受制,台谏之责几近丧失。 刘台还在疏中写,张居正为了固宠,献给天子白莲及白燕,又命舒鳌及施尧臣令其子中举,辅政未几,张家的富庶便冠绝全楚。 柳贺深深叹了口气。 刘台这封上疏就没想着保全自己,他在疏中说,他受张居正之恩中了进士,又因张居正举荐而能任御史,但君臣之谊重,因而他顾不上张居正赐予的私恩,他求天子限制相权,为此他“死且不朽”。 这事才发生了不久,柳贺收到了吴中行和唐鹤征的急信。 张居正因刘台的奏疏大为愤怒,他在廷中奏辩,说去岁辽东大捷,刘台作为御史却违制奏军功,他请旨训诫刘台,刘台因此怀恨在心,且大明开国二百年,未有门生弹劾座师之事,因而张居正天子面前久跪不起,要辞官归乡。 天子自然是不会让张居正走的,刘台因此被下诏狱,受了一百廷杖。 吴中行等在京中的同年此时都在为刘台奔走,因刘台在辽东时与巡抚张学颜不睦,张学颜便要搜集罪证告发刘台贪污,要将他贬为民,同时要刘台的家人获罪。 柳贺心想,难怪吴中行与唐鹤征此前如此心忧。 柳贺离京城远,但他完全能够体会到张居正对此事的愤怒。 门生弹劾弟子,且刘台将张居正秉政以来的种种全部扒得干干净净。 这些事张居正做了吗?做了,所有人都知道。 但即便张居正做了,他也不允许刘台将这些事在天子面前揭穿,即便有些事天子已经知晓,强势如张居正,也在面对此事时跪着哭着不肯起,可见刘台的上疏对他的打击有多重。

最新小说: 隋唐小纨绔 房穿明末,开局后门通北美 抗清 三国骁雄韩遂 超时空史记 亮剑:每个兵都了不起 舍弟诸葛亮 万历新明 我的两千四百年日记 朱元璋是怎么炼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