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流年 > 历史军事 > 寒门之士[科举] > 第127章 127 治河策

第127章 127 治河策(2 / 2)

要脸地收下才是。 这件事上,文官们既批评了天子,但骂柳贺骂得更狠。 当然,这其中也有柳贺得罪了张居正的缘故在。 此时的言官们还是颇有战斗力的,可以说是喷遍朝野上下,人人为之色变。 只要不得罪内阁,言官们的日子便格外好过。 柳贺被打发去治河之后,因他守高邮湖有功,耳边着实清净了一阵子,但眼下吴桂芳更改了治河的策略,言官们又从他奏疏中知晓,柳贺在这份水策上也发挥了作用,言官们当然不客气,一波一波的火力对准他。 可惜柳贺人不在京城,言官们的风采他是无缘得见了。 若是他亲眼看到,恐怕得感慨自己再次因帅获罪了。 因朝中议论众多的缘故,柳贺的这篇《治河策》也被公开了。 …… “泽远这人,在外也不闲着。” 翰林院中,罗万化、于慎行、吴中行等人聚在一处,一起读柳贺这篇《治河策》。 柳贺文章写得漂亮,几人一向十分清楚,这篇《治河策》读完,依然是柳贺一贯的文采风流,但和会试时、在翰林院时不同,或许是到地方上历练过的缘故,柳贺的文章更是平实实用,字字句句都奔着解决问题而去。 “这等文章,读来真令人齿颊留香。” “在下觉得,这文章的厉害之处不在文采,而在于一个策字。”于慎行道,“黄河为何难治?黄河夺淮后,淮河各府水患连连又是何故,泽远在这篇《治河策》中已提得分明,且遥堤、缕堤等如何发挥效用,他亦是条条说明。” “泽远为人本就实在,他写出这样的治河策并不叫人意外。” “我少时常见黄河泛滥,治河之事我懂得虽不多,却觉得泽远所列诸条都可堪用。” “若是泽远真能将黄淮治成,这《治河策》恐怕会成为后世效仿的典范了。” 翰林院中诸同僚原以为柳贺会因被外派治水而颓丧,结果柳贺不声不响地又搬出了这《治河策》,即便对河务不通之人,也能感受到这《治河策》的厉害之处。 “这《治河策》若是真能成了,柳泽远恐怕五年都不能回京了。” 见罗万化几人为柳贺高兴,有人凉凉说道。 罗万化目视着这人:“泽远是能成事之人,他既已离京,心中所念的便不是这京城风光,而是如何将河治好,还十万百姓以安宁。” “何况无论泽远何时回京,《治河策》这般的文章,阁下恐怕五十年也写不出来。” 罗万化脾气本就执拗,连张居正的招揽都不理会,因而他堂堂状元在翰林院中却并不受重用,可无论如何,罗万化的科甲就是高于这几位嘲讽之人,正如这几人便是再讥讽柳贺,就文章本身而言,他们仍是远逊于柳贺。 《治河策》一时之间火爆京城。 柳贺当年连中三元名动京师,之后他官位升得虽快,于文章上却并无建树,坊市之中也少见他的文章集册。 便有人想,莫非柳贺是江郎才尽了? 然而这《治河策》一出,京城的读书人便发现,柳贺的文章比之会试时竟丝毫不逊于会试时,相反,因阅历更丰富的缘故,这篇文章读来毫不晦涩,便是老弱妇孺也能明白其中之意。 柳贺中三元后,天下读书人都以他的文章为标杆,这篇《治河策》引得京城纸贵,满京城的读书人都在抄写这篇文章。 大明朝的读书人最爱议论时事,治水虽非他们擅长的领域,却不影响他们各自发表高见。 自然而然地,黄淮的治理也成为本月京中争论的热门话题,便是仍在读书的天子都有所耳闻。

最新小说: 诸天万界修改历史系统 三国:献上毒计,刘备懵逼了! 大秦:我截胡玉漱,易小川破防了 大明海贼 大唐:本王的封地大了亿点怎么了 挽明从萨尔浒开始 超时空史记 房穿明末,开局后门通北美 重铸三国:逆风局才有意思 我在欧洲搞军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