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流年 > 历史军事 > 寒门之士[科举] > 第114章 114 筛落

第114章 114 筛落(2 / 2)

忍不住猜,究竟是谁将张敬修的考卷分到他手边的? 这一科会试的知贡举官是礼部左侍郎汪镗和礼部右侍郎丁士美,都是翰林出身,柳贺与两人并无愁怨,丁士美对他还算亲厚,应当不会动手坑他。 无论如何,若那份考卷真出自张敬修之手,柳贺的确已经将之筛落了。 …… 出了贡院,回家之后,柳贺连澡都没有急着洗,进了书房就给张居正写了一封信。 他在信中将谢姓阅卷官如何将这考卷取回的流程细细道出,并写道,这谢姓阅卷官意图以旁人之卷与张敬修之卷混淆,他相信恩师并非那等图谋私利之人,不知何人在私下里败坏恩师名声云云。 柳贺这么做也只是补救罢了。 以柳贺对张居正的了解,如果张居正真要安排人让张敬修中举,只需与主考吕调阳说一声便是,完全不需要通过一小小阅卷官之口道出。 考卷到达柳贺这一房恐怕也是有人筹谋的,若是柳贺取中张敬修,他是张居正的门生,这屎盆子定然是要栽到柳贺头上的。 而若是柳贺不取,京中已有传闻说柳贺得罪了张居正,经此一事,他更要将张居正得罪个彻底。 因而取或不取,柳贺都逃不过。 京中官员皆知,元辅的心胸并非那么开阔。 “当官真难啊。”柳贺幽幽感慨道。 信送出去之后,柳贺方才洗澡用饭,他猜,此时张居正恐怕已经得知了张敬修被筛落一事,而究竟是何人将张敬修筛落,此时恐怕也已经在张居正的案头了。 因而第二日,柳贺便去张府负荆请罪了。 张府管家游七自然知晓这件事,对待柳贺的态度比从前更冷淡,柳贺这次去张府连暖阁都没得待了,等了大半日才见到了张居正本尊。 “泽远的信我已收到,泽远又何必上门一趟?”张居正道,“嗣文会试不中,都是他学业不精的缘故。” 张居正这话一说,柳贺却不知该如何接了。 老子可以说儿子学艺不精,但他不能跟着附和。 但张敬修的考卷的确是柳贺筛落的,和他那一房的其他考生相比,张敬修文章的确稍逊色一些。 “罢了。”张居正道,“你坐吧。” 张居正不仅知晓张敬修会试未中榜之事,就连柳贺的评语他也细看过了,只能说柳贺点评十分中肯。 长子张敬修读书也算刻苦,但自他任首辅之后,张敬修便多少染了些眼高手低的毛病,似是不将天下读书人看在眼中一般。 柳贺筛也是筛了,却并未搅得天下皆知,以此为自身在清流中博名。 但张居正同样觉得,柳贺太过于保全自身了。 自考成法后,这个门生就一直对自己保持着若即若离的态度,不攀附不讨好但也不针对,然而在这朝堂之上,不站队本身就是一种错误。 所以才有了会试上这一遭。 他既不针对自己,便会有人将他推至针对自己的那一面。 张居正最终并未与柳贺多言,只是示意柳贺自己已经知晓了情况。 柳贺心中不由感叹,先得罪张居正,再得罪冯保,再再得罪张居正,他是不是现在就该写一封辞疏了? 然而,还未等柳贺辞疏写出,京中便传起柳中允大义灭亲,顶住权相之势将张敬修考卷筛落一事。 柳三元上一科会试因连中三元而名动天下,这一科会试,柳贺则因不畏强权一事而名动天下。 柳贺:“……” 他就猜到会有这一出。 然而,到了后几日,又有御史参了柳贺一本,说柳贺取了孙铤之弟孙鑛,孙铤为柳贺乡试时的座师,柳贺取孙鑛而不取张敬修,实是因为张居正势大,柳贺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实际他一直有私心。

最新小说: 超时空史记 房穿明末,开局后门通北美 我在欧洲搞军工 大唐:本王的封地大了亿点怎么了 挽明从萨尔浒开始 大明海贼 大秦:我截胡玉漱,易小川破防了 三国:献上毒计,刘备懵逼了! 诸天万界修改历史系统 重铸三国:逆风局才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