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流年 > 历史军事 > 织明 > 第一百九十六章 豫亲王多铎

第一百九十六章 豫亲王多铎(2 / 3)

>
无论怎么看,张诚所思所想所做都与他的年龄、身世所不符,按照这个时代人们的愚昧想法,也就只有天上星辰转世,才能合理解释这一切。

洪承畴、邱民仰虽然不相信什么天上星宿转世,这种十分晃拗的想法,但却也不好公开质疑,毕竟他们也没有更为合理的解释。

辽东巡抚邱民仰选择了相信张诚之言,他开口说道:「宣大兵马精强,各将阵前奋勇,才有如此战绩。大同王总兵心系全军,愿亲自率军护卫河口囤粮,确为难得可贵。」

洪承畴也点头表示赞同,然却不愿当着张明远的面议论军机,他温言抚慰张明远一番,便吩咐中军安置歇息,待明日天亮后,再返回黄土岭复命。

待张明远退出后,李嵩首先开言:「督臣,抚台,小凌河东岸有豪格部虏骑万余,而我等对面亦有多尔衮部虏骑两万余,再加蒙古北虏万余。

尚有虏骑三万余人马,不知所踪,确为可虑啊!」

谢四新接口道:「前时,宣府哨骑不是探知,锦西女儿河畔的白庙堡周边,驻有虏骑数万?」

「你是说……余下虏骑皆在锦西女儿河南岸!」

李嵩闻言也想起此事,忙在心中思虑起来,片刻后,又道:「如何断定,我等对面的虏骑,不是来自白庙堡之奴贼?」

谢四新起身亲自给几人分别斟过了茶水,回到自己座位后,才道:「奴贼满八旗尽出,也就六万上下,而奴酋洪太身侧护卫亲军,至少几千。

今可以确定的是,我等对面虏骑又有近两万之数,而黄土岭对岸亦有奴贼万余,如此可以确知的,便足足超过三万虏骑,已经占了满八旗全军半数。」

邱民仰接话道:「如此说,白庙堡还有半数虏骑?」

李嵩笑了笑,他看着谢四新开口说道:「我方粮道要地,当以杏山、塔山为重。那里现已有左光先、刘肇基两位总兵坐镇彼处,若奴贼图谋在彼,其聚兵三万,就不为过了!」

谢四新却有些疑虑,只听他说道:「小凌河口临近宣大军驻地,其一路南下,路程不远,更无险阻,便于救援。况奴贼万余,即使都渡河来攻,也需时间,如此我军就可调兵往援。」

众人听后,都觉他所言在理,纷纷点头。

谢四新又接着说道:「可杏、塔粮道,虽有左、刘两镇兵马驻守,然他们麾下本就兵少力弱,且原有之守兵,虽人马不少,却也更不堪用,就连守城都十分艰难。

若我是奴酋洪太,也必定图谋杏、塔粮道,虽需更多兵马,距离又远,但若事成,则其利有二!」

邱民仰似乎颇感兴趣,他抬手示意道:「愿闻其详。」

谢四新先是喝了一口茶水,才继续道:「奴贼聚重兵,不只是图谋我杏、塔粮道,恐怕其还有断我退路,乱我军心之意。」

「啊!」

辽东巡抚邱民仰闻言大惊,若确如谢四新所言,真叫奴贼攻破杏山、塔山防线,则军粮转运困难,单凭海路难以支撑庞大用度。

莫说杏山、塔山诸城寨被奴贼袭破,就算这几处城堡要塞能够固守,可奴贼虏骑若是在杏塔之间建起防线,挖掘壕沟,阻绝明军归路,难保明军不乱。

「督臣,奴贼毒辣,杏塔要地,不可不防啊。」邱民仰听了谢四新的分析,对于杏塔粮道也极为担忧。

洪承畴作为蓟辽总督,统领援锦战事之全局,他仍一如既往的稳重,此刻,听了邱民仰的忧虑之言,才开口道:「奴贼虏骑四散,其一围锦,其二在我等对面,其三在小凌河东岸,只此三处约合十万余众。

就算其中有些鞑贼阿哈跟役,然内中甲兵也当在八、九万间,由此大致可推算出,奴贼备而未用之甲骑,也就三四万人马。」

李嵩也在此刻接言:「正如督臣所言,三四万奴贼,想必左光先、刘肇基还能应对,再不济,我军还有三队精骑,可以迅速往援,只要杏塔那边能坚守城寨二三日间,想来问题不大。」

「不可大意!」

谢四新抢着说道:「杏山、塔山不止是我师囤粮运粮重地,更是我王师大军之退路,一旦被奴贼袭取截断,使松山前线与宁远隔绝,则军心必乱,奴贼若趁势来攻,辽事堪忧矣。」

他说完便看向了洪承畴,坚毅的目光中充满着祈盼。

「嗯,谢先生言之有理。」

洪承畴对谢四新的顾虑也是十分担忧,当下吩咐道:「烦请谢先生代我写一封书子,教左光先与刘肇基严加防范,但有风吹草动,立刻派人传信。」

「派何人前去?」

「就让张忠平跑一趟吧,你再多做一番吩咐,要他多留心杏塔间的驻兵情况,归来后速报我知。」 <

最新小说: 抗日从东北军开始 人在洪武,朝九晚五 红楼大贪官 烽火晋察冀 裂石响惊弦 大明:百岁修仙者,朱元璋亲爹 舍弟吕奉先 赝品太监 穿成朱标后满朝文武求我别死 家父诸葛亮,我打造了千年大汉